小小电池险夺命

病人教育 12阅读

生活实例:
  高妈妈的孩子今年1岁半,因为在家做家务,妈妈将孩子一人留在了客厅。仅仅几分钟后,等高妈妈回到客厅时,就发现孩子出现了状况:不安、哭闹,不停吐口水,不愿吃东西;接着开始呕吐。高妈妈这才发现,电视机遥控器已经被打开,里面的纽扣电池不翼而飞了。高妈妈立即带着孩子去了家附近的一家三甲医院,医生安排了胸腹部正侧位片检查,检查结果发现,孩子的食道上段有一枚异物,考虑可能是纽扣电池。

  医生建议家长立即带孩子前往儿科专科医院就诊,高妈妈带着孩子赶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诊,此时距孩子误吞纽扣电池已经将近10个小时。在儿科医院消化科医生及护士的共同努力下,卡在孩子食道入口的纽扣电池终于被顺利取出了。5天后,孩子再次来到儿科医院复查,胃镜显示食道入口处粘膜糜烂、溃疡形成,为了帮助受损的食管粘膜尽快愈合,医生为孩子放置了鼻胃管,短期内避免经口喂养,使受腐蚀的食管得到充分休息。通过鼻饲管向胃内滴注配方奶,保证宝宝生长所需的热卡和营养素,尽快修复食管粘膜。

小小电池危害大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消化科主任黄瑛教授提醒家长,导致孩子误吞消化道异物的原因很多,大部分是孩子在玩耍中出现意外,特别是小年龄婴儿,好动好玩,对各种事物都充满好奇,如果家长照看不利或稍有疏忽,就可能酿成意外。连一些大孩子都可能在玩耍时,无意中将硬币等异物吞入,某些尖锐异物(如钉子、大头针)、磁力珠、清洁消毒剂等,误吞后伤害很大。现在很多家庭有了二宝,大宝和二宝相互玩耍中,也要当心消化道异物的误服、误吞。
  纽扣电池的腐蚀性极强,由于锂电池会释放羟自由基,造成消化道粘膜pH值迅速升高,短时间内即可造成粘膜损伤,甚至出现坏死、穿孔;食道损伤后期还可能出现食管狭窄,造成进食困难。动物实验显示,15分钟内纽扣电池即可导致食道固有层坏死;30分钟损伤可累及食道全层。国外报道的8000余例消化道纽扣电池异物病例中,0.8%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或后期致残,死亡率为0.15%。

 

  有时候,孩子明明吞入了异物,但家长并未目击吞入的过程,可能导致延误诊治,临床上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若孩子出现拒食、流涎或易激惹等反常举动,家长应警惕消化道异物可能,及时带孩子就医。此外,异物可能造成食管周围软组织肿胀,并进而压迫气管,孩子也可能出现咳嗽、气促等呼吸系统症状。

消化道纽扣电池的处理
  随着儿童内镜技术的开展,胃镜下钳取消化道异物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并不少见。许多以往需要开腹手术的患儿,现在可以借助内镜,用各种异物钳取出异物,这样既大大减少了患儿的痛苦,也节约了医疗费用。我院从98年开始胃镜下取异物的工作,已经陆续取出1600多件食管或胃内异物,年龄最小的5个月,最大的13岁。一般而言,误吞异物者多为婴幼儿。2/3左右是胃内异物,约25%是食管异物。异物中最多的是5角或一元硬币,占了80%之多,其次是纽扣电池,此外还有金耳环、金戒子、棋子、玻璃球、玩具的小零件、发夹,狗牙齿(护身符)、钥匙甚至是钉子、大头针等,可谓五花八门。钉子、发夹和大头针等异物,胃镜下取出难度大,风险大;而光滑的玻璃球、普通电池等异物,胃镜下钳取也很困难,因为普通异物钳无法钳住异物,必须借助特别的工具,有相当的技巧才能取出。对较小的消化道异物,如果已经进入十二指肠,而且是无毒的钝器,不一定马上取出,可以让它自然排出。
  黄瑛教授提醒家长,对于误吞纽扣电池的孩子,确诊后应急诊就医,需由具丰富经验的儿童消化专科医生、儿童普外科医生根据纽扣电池嵌顿部位及实际症状等,及时进行内镜或外科干预。大部分纽扣电池可以经胃镜取出;但某些已经出现并发症的孩子,需要外科医生介入处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纽扣电池被成功取出,其对消化道粘膜的损伤可能持续数日甚至数周。持续粘膜损伤后期可能导致气管食管瘘、食管穿孔、食管狭窄、纵膈炎等,所以嵌顿在食管的纽扣电池取出后,一般建议再次内镜随访。
    小小纽扣电池,看似平淡无奇,判别及保护能力不足的孩子很容易将它误吞。一旦误吞,危害巨大,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将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提醒全社会更加关注儿童的安全问题,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慎防“夺命纽扣电池”。

参考文献
1.    Kramer RE, Lerner DG, Lin T, et al. Management of ingested foreign bodies in children: a clinical report of the NASPGHAN Endoscopy Committee.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2015;60:562-74.
2.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中国上消化道异物内镜处理专家共识意见(2015年,上海).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6: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