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生命一线(七)呼吸九病区: 临危受命、全力以赴救治重症患者
临危受命,组建扩增ICU
作为本地区唯一市级新冠感染重症救治定点医院,为确保本地区新冠急危重症病人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医院重点加强了重症医疗资源准备,重点建设了一批“可转换ICU”、“扩增ICU”、“综合ICU”并加强人员培训与配备。
随着收治的危重患者不断增多,根据院新冠救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1月3日,将原北院区五楼骨科一病区改为呼吸九病区,作为北院区扩增ICU病房。凌晨,医院从各个科室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扩增ICU,团队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就是这样一支年轻的团队临危受命、不负重托!急诊科潘雷灵医生指派担任该病区临时负责人,据他介绍:“我们这些抽调的医务人员当天夜里接到命令就迅速就位,大家争分夺秒,协调医疗设备、安排分工、归化区域、制定应急预案,抢在凌晨12点准时开科。刚开科,立马就送来了一位呼吸衰竭的病人,上呼吸机,抢救,一切都在忙而不乱中运行。当天就进行会诊20余次,收治危重病人14人。目前开放床位是30张,从1月3日凌晨开科到现在,累计收治危重病患50余人,患者以高龄老人为主。”
无私坚守,承担救治压力
随着疫情的蔓延,科里的医护人员也陆续感染新冠,由于扩增ICU里救治的都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工作量大,体力消耗也很大,但为了患者健康,无一人请假,为了尽快为患者减轻病痛,大家顶着发烧、咳嗽仍然坚守一线。在这个新冠病毒感染救治的特殊时期,“轻伤不下火线”已是常态。科里的医护住家都离医院比较远,有好几个医生住在贵溪,但他们都以救治病人生命为第一使命,早早赶到科室开展工作,从未因路途远而迟到影响工作。还有一些医护人员,干脆就住在科里,大家都是24小时随时待命,已经不存在倒班、白班、夜班的界限了,科内医护人员紧密团结协作,大家在感染的情况下仍坚持工作、值班、救治病人,不分昼夜,誓与死神赛跑,争分夺秒,守护生命之光。
白大褂们忙碌的一天,从“医生查房”开始,在扩增ICU里,医生们每天早、中、晚查房三次,尽量多巡视以减少患者的焦虑和忧虑。潘雷灵每天查房的时候,都会详细询问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及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且耐心交代他们日常注意事项。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医生尽职尽责,对重点关注对象,床位医生和查房医生都是不停叮嘱、反复交代。对于医生们的“不厌其烦”,患者都表示理解和感谢。临近春节,潘雷灵一直鼓励患者要放松心情、好好休息,争取早日康复,回家过个团圆年!这给予患者及家属莫大的信心,原本冰冷的病房也变得温暖起来。
面对急危重症患者的诊疗工作,医生们都不敢疏忽半分。急危重症患者大都需要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气道打开的一瞬间,高浓度气溶胶迎面而来,直面病毒,医护人员毫不犹豫,开放气道、插管、吸痰,一气呵成,迅速完成全套动作。
ICU病房里,很多插管上呼吸机完全失能患者,护士们24小时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做好危重患者的各类管路护理,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的使用、经鼻高流量给氧、吸痰、翻身扣背、俯卧位通气、摆放舒适体位......面对高强度的工作量,面对再次被感染的风险,王胜莉作为护理单元负责人带领护士们冲锋在前,毫不退缩努力延续生命的长度,在与死神的较量中,她们时刻保持高度机警,用精湛的医疗护理技术与强烈的责任心24小时守住生命之门。
在配药室,患者的点滴药品排满了所有能摆放的地方,护士们每天穿梭在各个病房都是一路小跑,每个护士都要“三头六臂”,配药、点滴、采血、吸氧监护......还要耐心解答所有患者及家属的各类问题。
王胜莉每天晚上都会病房巡视,一个个病床宣教俯卧位通气的好处,并指导协助患者俯卧位,还会教家属扣背的方法和技巧,她用她的耐心与细心,安抚了患者焦躁的心,家属们都亲切的称她“胜莉老师。”曾参加过武汉抗疫的援鄂医疗队队员汪广凤副护士长,这次也增派来支援扩增ICU,她看到科室患者满床,担心夜班护士忙不过来,她主动上助夜,分担夜班护士压力,并指导年轻护士操作。科里的护士们都笑说“有汪姐在,我们都放心!”
面对复杂严峻的诊疗形势,ICU作为重症患者医疗救治的主阵地,扩增ICU的医护人员们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怀着满腔热血挺身而出,勇担使命,只为救治每一名患者,守住患者生命最后一道防线!
三年前他们逆行出征,筑起生命屏障,三年后他们直面病毒,争分夺秒。疫情当前,责任在肩。这正是当下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的缩影,他们时刻牢记医者使命,全力以赴,坚决打赢这场大仗、硬仗,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
上一篇: 坚守生命一线(八)扩增ICU呼吸六病区:危重大白肺患者一度想放弃治疗,最终平安回家过新年
下一篇:坚守生命一线(六)心血管内科:生命至上的坚守,勇当排头兵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