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月男婴心有“缺口”反复感冒 医生冒险为其除“心病”

最新技术 1阅读

花生米大的“心眼”致男婴反复感冒

专家心内撑起“蘑菇伞”堵心头漏洞

心脏一旦多了个“眼儿”,可不是小事儿。9个月大男婴轩轩(化名)正因为心脏上有一个直径11毫米的大“缺口”,频繁感冒发烧,生长发育也跟不上。武汉儿童医院专家打破手术常规,为低年龄、大房缺的他开展先心病微创介入治疗,在心内“撑伞”堵“心眼”,成功治疗了病根。

花生米大的“心眼”致男婴反复感冒

7月19日,是瑶族男婴轩轩接受手术后的第4天,妈妈徐女士惊喜地发现,原本只会满地爬的轩轩竟然能自己扶着病床的栏杆站稳了。“真是太惊喜了,感觉他的腿比以前有劲了。”

据徐女士说,去年9月份,轩轩不满34周便早产,出生后如核桃般大小的心脏上被查出有两个芝麻粒大的“心眼”,一个直径2毫米、一个直径3毫米,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由于当时缺损的孔距很小,他们抱着“缺损以后会自然闭合”的心态保守关注着孩子情况。4个月大复查时发现,两个“小洞”竟合并长成了一个直径8毫米的“大洞”。6个月大时,轩轩患了一次肺炎,这时,芝麻粒大的小洞已经长成了花生米般大,变成直径11毫米的大缺损。

在这之后,轩轩每个月都会感冒发烧一次,跑医院成了家常便饭,“甚至有一次,邻居家小孩有拉肚子的情况,两人在一起玩耍后,轩轩回家也拉了肚子,抵抗力非常差。”为此,徐女士十分担忧,将轩轩带到武汉儿童医院,找到心脏中心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勇寻求治疗。通过介入封堵手术,轩轩缺损的“心眼”被牢牢堵住。

手术非常顺利,他们再也不用为轩轩心脏的缺损发愁了,孩子未来的生长发育也将赶上正常小孩。“医生护士们非常负责,事无巨细都交代得很清楚,护士们也很有爱,每次护理前都会拿一些小玩意逗逗孩子转移注意力,孩子很乐意亲近他们。”徐女士谈起住院的点滴,连连称赞。

介入封堵心脏“缺口”

张勇主任表示,对于房间隔缺损行介入手术的,通常是年龄2岁以上,体重达到10公斤以上的患儿,因为随着孩子个头的长大和体重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随之降低。但轩轩心脏的缺损太大,自愈的可能性极小,而且缺损已多次引起反复感染,生长发育也跟不上,再不干预,可能会影响心肺循环,甚至失去手术机会,最终造成心衰死亡。因此建议尽快微创介入封堵治疗,以杜绝后患。

然而,轩轩年龄小、体重低,血管极细,最小型号的鞘管与静脉血管一般粗细,操作中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血管损伤甚至断裂,容不得半点试错机会,需要一次成功。

7月15日,张勇主任带领手术团队为轩轩手术。凭借丰富的手术经验,将鞘管从大腿处的静脉血管进入,把封堵器送入心脏内,小心翼翼地调整“蘑菇”头,让它不偏不倚地落在了缺损的正中间。“砰!”封堵伞的另一头也弹开了,成了一朵双头蘑菇,将房间隔缺损牢牢堵住。

同轩轩一样幸运的是,越来越多低龄低体重的先心病患儿通过介入封堵方法获得治疗。至今,武汉儿童医院心脏中心心血管内科开展各类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及其他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手术,成功治疗了一千多名患儿。

先天心脏畸形有征兆  这些症状家长要注意

张勇介绍,先心病是胎儿期心脏和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性心血管系统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据统计,每千名新生儿中就有6至7名患有先天心脏畸形。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心脏介入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一般术后2至3天即可出院。

如何发现宝宝患有先心病?张勇提醒家长要留意以下症状:一是宝宝经常感冒,反复有支气管炎、肺炎;二是宝宝吃奶时间长,吃吃停停,呼吸急促,呛咳;三是宝宝哭吵甚至安静时出现鼻尖、口唇、指(趾)甲床青紫;四是在行走或玩耍时,宝宝常常喜欢主动蹲下片刻“休息”;五是宝宝易疲倦,平素多汗、口周发青,活动能力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六是孩子往往比较瘦弱、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

常见普通的先心病患儿,若无上述不适,可以每3至6个月复查一次,观察随访至1—2岁以后。期间如出现心脏增大、心功能不全,甚至有肺动脉高压表现,应尽早介入或外科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