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老年性痴呆
医师教育 9阅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老年痴呆患者日益增加。老年痴呆可以分为很多类,常见的有两类:一类称为老年性痴呆,即阿尔采默氏病性痴呆(简称AD);另一类是脑血管性痴呆,又称为多发性梗塞性痴呆(简称MID),这是由脑动脉硬化后,脑血管变窄堵塞,脑部血液和氧供给不足造成的。今天我要介绍的是老年性痴呆及其护理的相关内容,具体分以下几个方面来讲。
一、概况
老年性痴呆又称"老年性精神病",是指人到了衰老期,由于脑组织萎缩而引起的慢性进行性智力减退和人格变化。老年性痴呆是在大脑衰老加速发展基础上发生的病理状态。病人的脑部会出现某些特殊的病理变化,其病理基础是大脑细胞萎缩。在死亡病人的尸体解剖中可以发现这种病人脑的体积缩小,重量减轻,神经细胞呈萎缩性病变。老年性痴呆起病隐匿,所以早期症状易被忽略,但有时其症状的严重程度却足以影响病人的社会或职业道德评价。
目前,随着人类期望寿命的增长,老年性痴呆患者也日益增多,尤其在我国这样一个日趋老龄化的国家里,这种疾病已呈现出流行趋势。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痴呆的发病率逐步增高。欧美等发达国家在65岁以上人口中,中重度痴呆的患病率在5%以上。目前我国有65岁以上老人9610万,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2亿。我国老年人中,痴呆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一些大城市已接近国外水平。在一项国家“九五”攻关项目中,对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广州、沈阳39个区县55岁以上的老人42890名进行调查,共查出各类痴呆患者1258例,痴呆的总患病率为2.9%,而在65岁以上人口中痴呆总的患病率达到了5.22%。据此估计我国目前大约有500万老年性痴呆患者。在这些痴呆病人中老年性痴呆(阿尔采默氏病性痴呆)是最常见的类型。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预计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占全国人口20%左右。
然而遗憾的是医学研究的发展在迅速膨胀的老年性痴呆人群面前实在显得太缓慢了。人类至今不能确切得知老年性痴呆的真正病因,医务人员更不知道治疗的诀窍。总之,到目前为止,人类面对老年性痴呆几乎是束手无策。这些除了给医学研究者们出了一道难解的医学课题外,更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给病人们的家庭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痛苦——他们不得不忍受家人患病而被迫打乱的生活秩序,还要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创伤和心理压力。老年性痴呆的防治已经成为一个我们的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
为了让老年人有一个高质量的晚年生活,我们医务人员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目前老年性痴呆防治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药物干预可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对于病人进行高质量的护理可以使病人的生活更舒适。
二、病因及相关因素
目前对老年性痴呆的病因还不清楚,发病机理不明。过去认为是正常衰老的加速发展,但在大量的医学尸体解剖发现这种病人脑的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脑表面的回缩小,沟扩大,神经细胞呈萎缩性病变。其主要病变在大脑皮层的灰质,特别是额叶、颞叶及海马。
老年性痴呆的真正病因目前还不很明确,但专家们认为下列因素可能和该病的发生有关:
1.免疫缺陷。免疫系统在维持机体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免疫功能低下易导致病毒和细菌的感染,而病毒感染是老年性痴呆可能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有人推测老年性痴呆与免疫缺陷有关。目前已知艾滋病在早期即可出现进行性痴呆,并已证明中枢神经系统可直接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
2.遗传。国内外诸多研究证明,老年性痴呆患者后代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所以推测此病和遗传有关。
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一般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80岁以后发病率明显上升。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明显与地区、职业、文化、性别有关。一般说,农村地区的老年人高于城市地区的老年人,体力劳动者高于脑力劳动者,文盲高于非文盲,女性高于男性。许多调查资料也显示,那些无职业者、受教育程度低,平时不看书读报,不爱学习、不参加社会活动、又无园艺劳作、爱好兴趣不广泛的老年人患病率特别高。脑的存储量小,接受信息少,老人所处的环境闭塞,加之用脑较少,有可能更易患痴呆症。
三、症状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老年性痴呆常在家人不知不觉中逐渐起病。最早的表现就是记忆力下降,尤其是即刻回忆和近期记忆的损害较明显。老人可以清楚地记得儿童少年时期的生活片断,也会唱儿童时期的歌曲,但却会忘记刚刚吃过的早餐,刚刚喝过的饮料和刚刚乘过的是几路车。一些老人常常忘记熟人的名字,甚至忘记亲属和自己的名字、家庭住址、家庭电话,不认识亲人、不识字,辨不清时间、地点、方向。在这个阶段老人经常会外出以后因不记得家住哪儿而迷途忘返。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精力日益衰颓,兴趣狭窄,情绪迟钝,容易与亲人闹意见,容易发脾气,有时会出现睡眠障碍,夜间失眠,白天打盹嗜睡,精神萎靡不振。有些老人常常夜里起床踱步,不停地做一些毫无意义的重复动作,有时还出现幻听和幻视。在知觉、注意力、运动、行为方面出现障碍,思维迟钝,言语刻板,经常出现妄想、有自罪感、产生惊恐、嫉妒心理。一些老人在患病的晚期,还会出现行为异常和人格的改变。由于老人活动少,极易产生孤僻,木纳、空虚、多疑、自私,对亲人漠不关心,表情冷淡,情绪不稳,糊涂,不能理解一些简单的问题,生活不能自理是患这类病症的老人的主要特征。还有些患者经常自言自语,行为不能自控,许多行为象小孩。固执、任性,好斗,疯癫暴躁,甚至坐卧不安,易怒,越是亲近的人越是产生敌意,常常会认为自己的丈夫(妻子)有外遇,虐待自己。所以,这些家庭被患病老人闹得矛盾重重,战火四起。
在疾病的晚期,部分老人会出现当众裸体,暴露生殖器,不知羞耻,饮食不知饥饱,到处乱跑,在家里经常打开煤气就忘记关上,大小便失禁,甚至吃自己的粪便,给家属和亲人带来无尽的烦恼。
如果患者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出现进行性的记忆下降、智能衰退、人格改变和定向障碍,而又没有发现能导致这些异常的躯体或神经系统疾患,基本上就可以作出老年性痴呆的诊断。但在任何时候都必须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以免误诊。
老年性痴呆的诊断通常是比较容易确定的,但应当与脑血管性痴呆进行鉴别。脑血管性痴呆又称为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ID),是由于脑动脉硬化后,脑血管变窄堵塞,脑部氧及血液供给不足造成的。
老年性痴呆与脑动脉硬化性痴呆两者的区别在于:首先是发病的形式不同。血管性痴呆可以在脑卒中发作后,发病较快,但如果脑卒中再次发作的话,又会迅速恶化,有明显的波动性;老年性痴呆往往不能知道何时发病,进程缓慢。其次是病情发展经过也有所不同。老年性痴呆为缓慢的,进行性恶化,无波动性;而血管性痴呆的进程可有阶段性的变化,有时出现好转,停滞不恶化。第三是两者的病人性别、年龄上有所区别。脑血管痴呆以男性较多,发病年龄相对来说较早,一般在50-60岁发病,而老年性痴呆是以女性居多,约为男性的2.5倍,发病年龄较晚,多在60-70岁发病。第四是早期症状不一样。脑血管性痴呆在早期表现出许多身体不舒适的症状,如头痛、失眠、体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时常感到焦虑不安。老年性痴呆患者往往缺乏任何身体不舒适的症状,甚至连自己记忆力下降也不知道。第五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血管性痴呆一般看不出什么病态,接人待物正常,直到晚期才会出现明显的痴呆愚笨的表现,而老年性痴呆患者早期就会出现人格方面的异常,有比较明显的呆滞和接人待物冷漠的现象;第六是在情感方面。脑血管性痴呆患者早期情感不稳定,易发脾气,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等现象,晚期会出现情感失控,控制不住自己,会出现强制性哭笑;老年性痴呆患者则以情感呆滞、冷漠无情为主要特征。
四、老年性痴呆的治疗
针对老年性痴呆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目前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尽量减轻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包括精神症状在内的各种症状,延缓痴呆的进一步发展。如果患者出现兴奋躁动和攻击行为,可给予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情绪抑郁者可用抗抑郁剂治疗,如用药物难以控制或有明显自杀倾向者可在密切观察下进行改良电抽搐治疗。
由于老年性痴呆患者大多体质差,肾功能减退,故极易造成药物在体内积蓄,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因此,治疗时药量应严加限制。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并且密切注意患者对药物的反应。药量应限制在一般成人剂量的l/3~1/2。如果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改善,切勿盲目加药。当患者伴发躯体症状时,应积极地进行治疗。对体质弱、食欲差的患者应适当补充维生素,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注意水电解质平衡。虽然促进脑代谢的药物(如脑复康等)的疗效难以肯定,但也可试用。除少数有明显兴奋躁动或有合并症或有反社会行为者需要住院治疗外,大多数的患者可以在自己的家中接受治疗。
对大多的患者而言,实施正确的心理治疗和精心护理比药物治疗更为重要,特别是在疾病的早期,病情尚未充分发展时更是如此。虽然要使已丧失的记忆、理解、抽象思维等能力完全恢复正常是不可能的,但通过适当的心理治疗可合理地使用残存的脑功能,使患者的行为能维持在普通水平或社会允许的范围内。为改善或保持患者的记忆功能,可让患者读每天的报纸,看电视,听收音机,按规定的时间核对钟点,到附近熟悉的街上按列好的清单购买物品,鼓励患者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
如果病情许可,可让患者适当参加社会活动和做一些手工劳动。如果患者存在定向障碍,可实施“定向治疗”,在门上或墙上等地方贴上醒目的标志或给予诸如时间、位置等简单的信号,以帮助患者正确定向。在治疗中,禁止独出心裁地随便改变患者已经熟悉了的生活环境。如果改变环境,应根据具体条件,对患者进行有计划的训练,或用简练、明确的词句反复介绍环境中的事物,以使患者的思想行为能尽快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患者家人对患者是否关心,是否配合治疗,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败。不论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治疗,也不能对患者持厌恶或敌视的态度。
五、老年性痴呆的护理
1、老年性痴呆照料者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
有些照料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人,由于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种种表现和行为不甚了解,所以不能理解或正确对待这些患病的老年人,造成家庭不和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其实我们只有了解老年性痴呆病人的种种表现,就会了解他们,就能理解他们,就不会产生心理压力了。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久病卧床的人经常爱发脾气,无名火多,但是大家都理解他,不会与他计较。我们遇到精神病人在骂自己,我们知道他是精神病人因此也不会计较。同样,老年性痴呆病人的那些令人难以理解的种种行为,恰恰是他们病情的种种表现,这样我们就会理解他们,同样也不会与他们计较了,更不会有心理压力了。
2、老年性痴呆的护理
1.起居护理。对生活自理有困难者,应有专人照顾,合理安排其生活起居,按时起床就寝,保证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安排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读报、听听轻松的音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以分散病态思维,培养对生活的兴趣,对病情较重者,要协助料理生活,照顾衣食冷暖和个人卫生,为病人创造安静的睡眠环境,对严重失眠者可给予辅助入睡。
2.饮食护理。老年性痴呆患者多数因缺乏食欲而少食甚至拒食,直接影响营养的摄入,对这些病人,要选择营养丰富、清淡宜口的,食品保证其吃饱吃好,对吞咽有困难者应给以缓慢进食,不可催促,以防噎食及呛咳。对少数食欲亢进、暴饮暴食者,要适当限制食量,以防止其因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现呕吐、腹泻。
3.心理护理。由于精神因素与老年性痴呆关系密切,所以,做好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首先,要注意尊重病人,对老年性痴呆病人发生的一些精神症状和性格变化,如猜疑、自私、幻觉、妄想,家人应理解是由疾病所致。要理解,宽容,给予爱心。用诚恳的态度对待病人,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说,对于病人的唠叨不要横加阻挡或指责。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有些不能满足应耐心解说,切忌使用伤害感情或损害病人自尊心的语言和行为,使之受到心理伤害,产生低落情绪,甚至发生攻击性行为。更不能因为病人固执、摔打东西而对其进行人格侮辱,或采用关、锁的方法来处理。其次,要鼓励病人,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有针对性地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然后有计划、有目的地与病人个别交谈,解决其心理上的问题。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谈话技巧,使其消除不必要的顾虑,以促进疾病的稳定与缓解。
4、病情观察与特别护理。老年性痴呆病人早期除了具有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行动缓慢等一般精神衰老的表现以外,个性改变是最常见和最引人注目的症状,如病人变得孤僻、自私、冷淡、情绪不稳、活动、减少睡眠障碍等。通过发现这些早期精神异常现象,可以及时进行医治,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对于意识障碍且处于兴奋状态者,要认真观察其有无发烧、尿潴留等异常,及时予以解除。对病人的某些反应,要给予一定的重视,不要都看成是胡言乱语而不予以理睬。对于有冲动、伤人、自伤、逃跑等病态行为,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专人照管,尤其对有自杀或逃跑企图的病人要严加防备,进行精神安慰,不要责备,以免增加对立情绪。家中剪刀、绳子、火柴、灭鼠药等要收藏好,以免发生意外。对有严重特殊行为或病情不稳的病人,尽量避免其外出活动,必要时可住院治疗。
六、老年性痴呆的预防
衰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显宦,无论如何修炼有术、长寿有方,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一步步走向衰老和死亡,人类无法回避衰老,但通过人为的努力,却可以有效地延缓或推迟衰老,从而避免老年性痴呆这一衰老期精神病的发生。
1、早发现早治疗最为重要
老年性痴呆已经成为危害老人及其家属生活质量的一大杀手。虽然它不是可逆性疾病,但尽早进行治疗可以延缓大脑神经细胞更加广泛的蜕变,以控制病情和症状的发展。所以防治老年性痴呆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如果早期及时去医院检查,进行及时治疗,就可以减缓发展过程和改善症状,而一旦病情发展到了中后期,治疗效果就比较差。
老年性痴呆是个慢性病,病程可以长达五到十年,因此它的早期表现比较隐匿,很容易被忽视。再加上老年性痴呆初发病时的症状极不典型,常和正常的老年人衰老表现混在一起,不易被识别出来。但只要留心蛛丝马迹,还是不难发现破绽。老年性痴呆的10个早期症状包括:记忆丧失、难以胜任熟悉的任务、交流时忘记最简单的词语、时间和地点定向障碍、理解力或合理安排事物的能力下降、将东西放错地方、情绪或行为改变、人格改变、主动性丧失。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近事记忆减退,就是刚发生的事容易忘记,但过去发生的事却记得很清楚,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发现这种情况就要及时检查,不要疏忽大意,以为老年人“老糊涂”是正常现象,而错过早期治疗的好时期。
2、适当运动、勤动脑,可预防老年性痴呆
除了得病之后的药物治疗外,对更多的进入或即将进入老年的朋友来说,关键还在于对老年性痴呆的积极预防。
首先是适当的体育锻炼。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已经不像年轻时手脚灵活、筋骨强健了,所以老人应该选择运动量不太大的活动来促进血液循环,比如每天练练太极拳、慢跑、散步等。每天睡觉前也应该活动活动腰腿,按摩一下脚底等。另外,培养自己的爱好,多读书、看报,或者练习书法、乐器对预防老年性痴呆都是很有效的。
其次是老人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老年性痴呆发病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人的衰老也是在缓慢的渐进的过程,如果老年人平时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性格内向、保守,甚至退休后有抑郁寡欢、固执、疑心等不良的心理状况和不稳定的情绪,无疑这些心理状况对老年人的生理上的衰老过程会起着加速作用。所以,在某种情况下,老年人的生理特征与心理特征很可能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即生理上的衰老一定程度决定了容易产生心理上的情绪消沉、抑郁、不稳定,而这种消极的心理特征又反过来会加速生理上的衰老和病情的加重。如果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人的衰老、疾病是可以推迟、寿命也会延长的。关键是在于使"恶性循环"变为"良性循环"。这种转变当然不可能仅仅依靠医疗保健和药物的滋补从生理上使衰老的组织、器官返老还童,而是要从心理上就加强自我调节。加强自我调节,讲究心理卫生,使自己能够很快从那种抑郁、消沉、孤独、伤感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就可以延缓生理上的衰老。
最后是老年人要注意均衡的饮食,不要吃含过多盐分和动物性脂肪的食物。
一、概况
老年性痴呆又称"老年性精神病",是指人到了衰老期,由于脑组织萎缩而引起的慢性进行性智力减退和人格变化。老年性痴呆是在大脑衰老加速发展基础上发生的病理状态。病人的脑部会出现某些特殊的病理变化,其病理基础是大脑细胞萎缩。在死亡病人的尸体解剖中可以发现这种病人脑的体积缩小,重量减轻,神经细胞呈萎缩性病变。老年性痴呆起病隐匿,所以早期症状易被忽略,但有时其症状的严重程度却足以影响病人的社会或职业道德评价。
目前,随着人类期望寿命的增长,老年性痴呆患者也日益增多,尤其在我国这样一个日趋老龄化的国家里,这种疾病已呈现出流行趋势。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痴呆的发病率逐步增高。欧美等发达国家在65岁以上人口中,中重度痴呆的患病率在5%以上。目前我国有65岁以上老人9610万,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2亿。我国老年人中,痴呆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一些大城市已接近国外水平。在一项国家“九五”攻关项目中,对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广州、沈阳39个区县55岁以上的老人42890名进行调查,共查出各类痴呆患者1258例,痴呆的总患病率为2.9%,而在65岁以上人口中痴呆总的患病率达到了5.22%。据此估计我国目前大约有500万老年性痴呆患者。在这些痴呆病人中老年性痴呆(阿尔采默氏病性痴呆)是最常见的类型。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预计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占全国人口20%左右。
然而遗憾的是医学研究的发展在迅速膨胀的老年性痴呆人群面前实在显得太缓慢了。人类至今不能确切得知老年性痴呆的真正病因,医务人员更不知道治疗的诀窍。总之,到目前为止,人类面对老年性痴呆几乎是束手无策。这些除了给医学研究者们出了一道难解的医学课题外,更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给病人们的家庭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痛苦——他们不得不忍受家人患病而被迫打乱的生活秩序,还要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创伤和心理压力。老年性痴呆的防治已经成为一个我们的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
为了让老年人有一个高质量的晚年生活,我们医务人员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目前老年性痴呆防治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药物干预可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对于病人进行高质量的护理可以使病人的生活更舒适。
二、病因及相关因素
目前对老年性痴呆的病因还不清楚,发病机理不明。过去认为是正常衰老的加速发展,但在大量的医学尸体解剖发现这种病人脑的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脑表面的回缩小,沟扩大,神经细胞呈萎缩性病变。其主要病变在大脑皮层的灰质,特别是额叶、颞叶及海马。
老年性痴呆的真正病因目前还不很明确,但专家们认为下列因素可能和该病的发生有关:
1.免疫缺陷。免疫系统在维持机体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免疫功能低下易导致病毒和细菌的感染,而病毒感染是老年性痴呆可能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有人推测老年性痴呆与免疫缺陷有关。目前已知艾滋病在早期即可出现进行性痴呆,并已证明中枢神经系统可直接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
2.遗传。国内外诸多研究证明,老年性痴呆患者后代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所以推测此病和遗传有关。
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一般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80岁以后发病率明显上升。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明显与地区、职业、文化、性别有关。一般说,农村地区的老年人高于城市地区的老年人,体力劳动者高于脑力劳动者,文盲高于非文盲,女性高于男性。许多调查资料也显示,那些无职业者、受教育程度低,平时不看书读报,不爱学习、不参加社会活动、又无园艺劳作、爱好兴趣不广泛的老年人患病率特别高。脑的存储量小,接受信息少,老人所处的环境闭塞,加之用脑较少,有可能更易患痴呆症。
三、症状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老年性痴呆常在家人不知不觉中逐渐起病。最早的表现就是记忆力下降,尤其是即刻回忆和近期记忆的损害较明显。老人可以清楚地记得儿童少年时期的生活片断,也会唱儿童时期的歌曲,但却会忘记刚刚吃过的早餐,刚刚喝过的饮料和刚刚乘过的是几路车。一些老人常常忘记熟人的名字,甚至忘记亲属和自己的名字、家庭住址、家庭电话,不认识亲人、不识字,辨不清时间、地点、方向。在这个阶段老人经常会外出以后因不记得家住哪儿而迷途忘返。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精力日益衰颓,兴趣狭窄,情绪迟钝,容易与亲人闹意见,容易发脾气,有时会出现睡眠障碍,夜间失眠,白天打盹嗜睡,精神萎靡不振。有些老人常常夜里起床踱步,不停地做一些毫无意义的重复动作,有时还出现幻听和幻视。在知觉、注意力、运动、行为方面出现障碍,思维迟钝,言语刻板,经常出现妄想、有自罪感、产生惊恐、嫉妒心理。一些老人在患病的晚期,还会出现行为异常和人格的改变。由于老人活动少,极易产生孤僻,木纳、空虚、多疑、自私,对亲人漠不关心,表情冷淡,情绪不稳,糊涂,不能理解一些简单的问题,生活不能自理是患这类病症的老人的主要特征。还有些患者经常自言自语,行为不能自控,许多行为象小孩。固执、任性,好斗,疯癫暴躁,甚至坐卧不安,易怒,越是亲近的人越是产生敌意,常常会认为自己的丈夫(妻子)有外遇,虐待自己。所以,这些家庭被患病老人闹得矛盾重重,战火四起。
在疾病的晚期,部分老人会出现当众裸体,暴露生殖器,不知羞耻,饮食不知饥饱,到处乱跑,在家里经常打开煤气就忘记关上,大小便失禁,甚至吃自己的粪便,给家属和亲人带来无尽的烦恼。
如果患者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出现进行性的记忆下降、智能衰退、人格改变和定向障碍,而又没有发现能导致这些异常的躯体或神经系统疾患,基本上就可以作出老年性痴呆的诊断。但在任何时候都必须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以免误诊。
老年性痴呆的诊断通常是比较容易确定的,但应当与脑血管性痴呆进行鉴别。脑血管性痴呆又称为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ID),是由于脑动脉硬化后,脑血管变窄堵塞,脑部氧及血液供给不足造成的。
老年性痴呆与脑动脉硬化性痴呆两者的区别在于:首先是发病的形式不同。血管性痴呆可以在脑卒中发作后,发病较快,但如果脑卒中再次发作的话,又会迅速恶化,有明显的波动性;老年性痴呆往往不能知道何时发病,进程缓慢。其次是病情发展经过也有所不同。老年性痴呆为缓慢的,进行性恶化,无波动性;而血管性痴呆的进程可有阶段性的变化,有时出现好转,停滞不恶化。第三是两者的病人性别、年龄上有所区别。脑血管痴呆以男性较多,发病年龄相对来说较早,一般在50-60岁发病,而老年性痴呆是以女性居多,约为男性的2.5倍,发病年龄较晚,多在60-70岁发病。第四是早期症状不一样。脑血管性痴呆在早期表现出许多身体不舒适的症状,如头痛、失眠、体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时常感到焦虑不安。老年性痴呆患者往往缺乏任何身体不舒适的症状,甚至连自己记忆力下降也不知道。第五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血管性痴呆一般看不出什么病态,接人待物正常,直到晚期才会出现明显的痴呆愚笨的表现,而老年性痴呆患者早期就会出现人格方面的异常,有比较明显的呆滞和接人待物冷漠的现象;第六是在情感方面。脑血管性痴呆患者早期情感不稳定,易发脾气,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等现象,晚期会出现情感失控,控制不住自己,会出现强制性哭笑;老年性痴呆患者则以情感呆滞、冷漠无情为主要特征。
四、老年性痴呆的治疗
针对老年性痴呆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目前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尽量减轻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包括精神症状在内的各种症状,延缓痴呆的进一步发展。如果患者出现兴奋躁动和攻击行为,可给予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情绪抑郁者可用抗抑郁剂治疗,如用药物难以控制或有明显自杀倾向者可在密切观察下进行改良电抽搐治疗。
由于老年性痴呆患者大多体质差,肾功能减退,故极易造成药物在体内积蓄,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因此,治疗时药量应严加限制。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并且密切注意患者对药物的反应。药量应限制在一般成人剂量的l/3~1/2。如果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改善,切勿盲目加药。当患者伴发躯体症状时,应积极地进行治疗。对体质弱、食欲差的患者应适当补充维生素,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注意水电解质平衡。虽然促进脑代谢的药物(如脑复康等)的疗效难以肯定,但也可试用。除少数有明显兴奋躁动或有合并症或有反社会行为者需要住院治疗外,大多数的患者可以在自己的家中接受治疗。
对大多的患者而言,实施正确的心理治疗和精心护理比药物治疗更为重要,特别是在疾病的早期,病情尚未充分发展时更是如此。虽然要使已丧失的记忆、理解、抽象思维等能力完全恢复正常是不可能的,但通过适当的心理治疗可合理地使用残存的脑功能,使患者的行为能维持在普通水平或社会允许的范围内。为改善或保持患者的记忆功能,可让患者读每天的报纸,看电视,听收音机,按规定的时间核对钟点,到附近熟悉的街上按列好的清单购买物品,鼓励患者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
如果病情许可,可让患者适当参加社会活动和做一些手工劳动。如果患者存在定向障碍,可实施“定向治疗”,在门上或墙上等地方贴上醒目的标志或给予诸如时间、位置等简单的信号,以帮助患者正确定向。在治疗中,禁止独出心裁地随便改变患者已经熟悉了的生活环境。如果改变环境,应根据具体条件,对患者进行有计划的训练,或用简练、明确的词句反复介绍环境中的事物,以使患者的思想行为能尽快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患者家人对患者是否关心,是否配合治疗,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败。不论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治疗,也不能对患者持厌恶或敌视的态度。
五、老年性痴呆的护理
1、老年性痴呆照料者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
有些照料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人,由于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种种表现和行为不甚了解,所以不能理解或正确对待这些患病的老年人,造成家庭不和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其实我们只有了解老年性痴呆病人的种种表现,就会了解他们,就能理解他们,就不会产生心理压力了。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久病卧床的人经常爱发脾气,无名火多,但是大家都理解他,不会与他计较。我们遇到精神病人在骂自己,我们知道他是精神病人因此也不会计较。同样,老年性痴呆病人的那些令人难以理解的种种行为,恰恰是他们病情的种种表现,这样我们就会理解他们,同样也不会与他们计较了,更不会有心理压力了。
2、老年性痴呆的护理
1.起居护理。对生活自理有困难者,应有专人照顾,合理安排其生活起居,按时起床就寝,保证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安排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读报、听听轻松的音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以分散病态思维,培养对生活的兴趣,对病情较重者,要协助料理生活,照顾衣食冷暖和个人卫生,为病人创造安静的睡眠环境,对严重失眠者可给予辅助入睡。
2.饮食护理。老年性痴呆患者多数因缺乏食欲而少食甚至拒食,直接影响营养的摄入,对这些病人,要选择营养丰富、清淡宜口的,食品保证其吃饱吃好,对吞咽有困难者应给以缓慢进食,不可催促,以防噎食及呛咳。对少数食欲亢进、暴饮暴食者,要适当限制食量,以防止其因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现呕吐、腹泻。
3.心理护理。由于精神因素与老年性痴呆关系密切,所以,做好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首先,要注意尊重病人,对老年性痴呆病人发生的一些精神症状和性格变化,如猜疑、自私、幻觉、妄想,家人应理解是由疾病所致。要理解,宽容,给予爱心。用诚恳的态度对待病人,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说,对于病人的唠叨不要横加阻挡或指责。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有些不能满足应耐心解说,切忌使用伤害感情或损害病人自尊心的语言和行为,使之受到心理伤害,产生低落情绪,甚至发生攻击性行为。更不能因为病人固执、摔打东西而对其进行人格侮辱,或采用关、锁的方法来处理。其次,要鼓励病人,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有针对性地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然后有计划、有目的地与病人个别交谈,解决其心理上的问题。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谈话技巧,使其消除不必要的顾虑,以促进疾病的稳定与缓解。
4、病情观察与特别护理。老年性痴呆病人早期除了具有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行动缓慢等一般精神衰老的表现以外,个性改变是最常见和最引人注目的症状,如病人变得孤僻、自私、冷淡、情绪不稳、活动、减少睡眠障碍等。通过发现这些早期精神异常现象,可以及时进行医治,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对于意识障碍且处于兴奋状态者,要认真观察其有无发烧、尿潴留等异常,及时予以解除。对病人的某些反应,要给予一定的重视,不要都看成是胡言乱语而不予以理睬。对于有冲动、伤人、自伤、逃跑等病态行为,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专人照管,尤其对有自杀或逃跑企图的病人要严加防备,进行精神安慰,不要责备,以免增加对立情绪。家中剪刀、绳子、火柴、灭鼠药等要收藏好,以免发生意外。对有严重特殊行为或病情不稳的病人,尽量避免其外出活动,必要时可住院治疗。
六、老年性痴呆的预防
衰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显宦,无论如何修炼有术、长寿有方,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一步步走向衰老和死亡,人类无法回避衰老,但通过人为的努力,却可以有效地延缓或推迟衰老,从而避免老年性痴呆这一衰老期精神病的发生。
1、早发现早治疗最为重要
老年性痴呆已经成为危害老人及其家属生活质量的一大杀手。虽然它不是可逆性疾病,但尽早进行治疗可以延缓大脑神经细胞更加广泛的蜕变,以控制病情和症状的发展。所以防治老年性痴呆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如果早期及时去医院检查,进行及时治疗,就可以减缓发展过程和改善症状,而一旦病情发展到了中后期,治疗效果就比较差。
老年性痴呆是个慢性病,病程可以长达五到十年,因此它的早期表现比较隐匿,很容易被忽视。再加上老年性痴呆初发病时的症状极不典型,常和正常的老年人衰老表现混在一起,不易被识别出来。但只要留心蛛丝马迹,还是不难发现破绽。老年性痴呆的10个早期症状包括:记忆丧失、难以胜任熟悉的任务、交流时忘记最简单的词语、时间和地点定向障碍、理解力或合理安排事物的能力下降、将东西放错地方、情绪或行为改变、人格改变、主动性丧失。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近事记忆减退,就是刚发生的事容易忘记,但过去发生的事却记得很清楚,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发现这种情况就要及时检查,不要疏忽大意,以为老年人“老糊涂”是正常现象,而错过早期治疗的好时期。
2、适当运动、勤动脑,可预防老年性痴呆
除了得病之后的药物治疗外,对更多的进入或即将进入老年的朋友来说,关键还在于对老年性痴呆的积极预防。
首先是适当的体育锻炼。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已经不像年轻时手脚灵活、筋骨强健了,所以老人应该选择运动量不太大的活动来促进血液循环,比如每天练练太极拳、慢跑、散步等。每天睡觉前也应该活动活动腰腿,按摩一下脚底等。另外,培养自己的爱好,多读书、看报,或者练习书法、乐器对预防老年性痴呆都是很有效的。
其次是老人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老年性痴呆发病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人的衰老也是在缓慢的渐进的过程,如果老年人平时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性格内向、保守,甚至退休后有抑郁寡欢、固执、疑心等不良的心理状况和不稳定的情绪,无疑这些心理状况对老年人的生理上的衰老过程会起着加速作用。所以,在某种情况下,老年人的生理特征与心理特征很可能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即生理上的衰老一定程度决定了容易产生心理上的情绪消沉、抑郁、不稳定,而这种消极的心理特征又反过来会加速生理上的衰老和病情的加重。如果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人的衰老、疾病是可以推迟、寿命也会延长的。关键是在于使"恶性循环"变为"良性循环"。这种转变当然不可能仅仅依靠医疗保健和药物的滋补从生理上使衰老的组织、器官返老还童,而是要从心理上就加强自我调节。加强自我调节,讲究心理卫生,使自己能够很快从那种抑郁、消沉、孤独、伤感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就可以延缓生理上的衰老。
最后是老年人要注意均衡的饮食,不要吃含过多盐分和动物性脂肪的食物。
-
上一篇: 对精神科中西医结合的思考与建议
下一篇:护理指导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