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及其临床应用
动态心电图及其临床应用
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DCG)是美国Norman J. Holter 于1957年创建的,又称Holter监测、长程心电图等,是用一种随身携带的记录器连续检测人体在自然生活状态下24-72h的心电信息,借助计算机进行回放处理分析及打印记录的心电图。
其检测特点为:①心电记录器随身佩带,不受检测距离的影响,不受体位及活动的限制。②检测信息量大于普通ECG的8000倍至万倍以上,尤其短暂性心律失常的捕捉和一过性心肌缺血的检出有独到之处。
③回放系统不仅可分析显示监测期内心搏总数、最高最低心率、平均心率,并能自动分析、检出室上性室性早搏、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次数、程度和形态,持续时间,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停搏的情况,其结果能以不同方式显示,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及研究的客观依据。
DCG现成为心血管疾病诊断领域中的实用、高效、无创、安全、准确、重复性强的重要检测技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及其他医学研究。
发展简史:1957年美国Holter博士发明了动态心电图。1961年Del Mar最先推出Holter系统应用于临床。1978年4月,我国开始引进Holter监测技术。1986年以前,多为2个通道系统的Holter监测技术。1987年以后开始应用为3通道系统Holter监测技术。1995年,12导Holter应用于临床2000年以来,12导同步Holter监测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并显示它巨大的优越性。成为冠心病心肌缺血,分析心律失常最有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临床应用:
一、临床适应证
1.评定患者的症状如心悸、气短、胸痛、晕厥等的性质。
2.对发作性心律失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危险性的评价。
3.确定有无心肌缺血,对心肌缺血进行定性、定量及相对定位分析,特别是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进行定量分析。
4.协助诊断冠心病,鉴别冠心病、心绞痛的类型,对卧位性心绞痛和变异型心绞痛更为适合。
5.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估。
6.对PTCA术后患者,了解有无再狭窄。
7.评定窦房结功能。
8.起搏器功能的评价。
9.评价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疗效。
10.预测长Q-T间期综合征、二尖瓣脱垂综合征、扩张型心肌病或肥厚型心肌病等疾病可能出现的恶性心律失常。
11.进行心律变异性和心室晚电位分析等。
二、医学科学研究的应用
1.正常人心律及心率的生理变动范围。
2.心律失常及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机制。
3.心血管疾病的生物节律。
4.公共卫生、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
5.特殊工种人员如飞行员、宇航员、潜水员心血管功能的研究。
6.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心血管方面的研究。
三、临床上的应用
(一)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DCG对心律失常可作出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它不仅可确定心律失常的有无、种类、数量,而且可确定心律失常的起始时间以及与 日常生活及自觉症状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了解不同心脏心律失常发作的不同特点。这对及早诊断和治疗疾病,判断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主要有: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停搏、传导阻滞等等。
(二)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冠心病是指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有粥样硬化,而发生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脏病变,其基本原因为心肌供血不足,因而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DCG在这方面的应用表现在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判定心绞痛类型及提高诊断心绞痛的精确性、胸痛原因的鉴别、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识别高危患者和预测猝死的发生、提供康复期间最佳活动方案等。
(三)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中的应用
SSS的定义:是由于窦房结伴或不伴心房的病变而产生心律失常并引起广泛的特别是脑、心、肾等脏器供血不足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严重者可引起阿-斯综合征发作甚至猝死。
SSS的DCG诊断标准:(1)窦性心动过缓《40次/min,持续1min。(2)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3)窦性停搏>3s,窦性心动过缓伴短阵性房颤、房扑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停止时窦性搏动恢复时间>2s。(4)除外药物引起的一过性窦房结功能异常。
除此之外,具有下列变化者也应疑及SSS:①24小时总心搏数<80000次;②24小时平均心率<55次/min;③最高心率<100次/min;④最低心率<40次/min; ⑤窦性停搏>2s或频发窦房传导阻滞;⑥慢快综合征。符合上述标准越多则诊断的正确率越高。
临床上SSS并不少见,由于其临床症状及心律失常多呈间歇性、反复性发作及易变等特点,常规心电图对其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DCG记录时间长可检出更多的窦房结功能障碍而产生的各种心律失常,对SSS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且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四)在心脏起搏器方面的应用
1.几种常用起搏器的类型:
AAI: 心房起搏、心房感知、P波抑制型
VOO: 心室起搏、无感知、固定频率型
VVI: 心室起搏、心室感知、R波抑制型
VAT:心室起搏、心房感知、R波触发型
DVI:房室双腔起搏、心室感知、R波抑制型
DDD:双腔起搏、双腔感知、R波抑制型或P波
2.在心脏起搏器患者中的应用:
(1)选择安置起搏器的适应证;
(2)检测起搏器功能,判断起搏器故障,包括起搏功能、感知功能(感知不足、感知过度、交叉感知等);
(五)在其他心脏病中的作用
如:心肌病、二尖瓣脱垂综合征、预激综合征、肺心病等等,主要在于提高这些疾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及协助判断其预后。
(六)用于药物疗效观察
1.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包括疗效判断、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2.评价抗心绞痛药物的治疗效果。
3.评价正性肌力药物的疗效。
-
上一篇: 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临床应
下一篇:体外震波碎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