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疑得了强迫症该如何正确就医

医师教育 0阅读

  “我儿子啊,每天洗澡好几遍,一块香皂三天就用完了,老觉得碰什么都脏,洗手一下子能洗半小时……你说这是病吗?

  这是一位母亲焦急又小心翼翼的问询,并没有看到患者本人,我只能建议她下次一定要带患者本人来系统诊断一下,不排除强迫症可能。

  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很多精神疾病被大众认识,但因为对精神疾病的了解不足以及精神疾病患者特有的病耻感使就诊率低、识别欠佳。强迫症作为十大致残疾病之一,以强迫思维和/或强迫动作为核心症状,强迫思维表现为反复出现而持久存在的想法、冲动或意向,强迫动作则为反复出现的行为或精神活动。强迫症临床表现丰富多样,初步正确识别强迫症症状表现是强迫症疾病治疗和预后的核心要点之一。

   1、强迫思维的临床特征是害怕和不确定的痛苦体验,或者有不正确或不完美的不适感,是常以刻板形式反复侵入患者头脑中的观念、表象或活动思维,往往令人痛苦,内容常常是暴力性的、或是猥亵、或是危及生命的等等。

常见的类型包括:

1) 强迫性穷思竭虑:对一些常见事情或现象反复思考,刨根问底,自知毫无意义,但无法自控。

2) 强迫怀疑:对自己做过的事的可靠性存在怀疑,反复检查、核对。

3) 强迫联想:脑中出现一个观念,便不由自主联想到另一个观念。

4) 强迫回忆:不由自主的反复呈现出经历过的事情,无法摆脱。

5) 强迫意向(强迫冲动):患者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内在冲动要去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事。

   2、强迫行为是对强迫观念的典型反应,通常能减少不安,但是以被迫或严苛的方式完成,这种行为包括检查、清洗、复述、回避、追求完美和小心翼翼等。

常见的类型包括:

1)强迫检查:多为缓解强迫怀疑而引起的焦虑而采取的措施。如反复检查门窗煤气是否关好等;

2)强迫洗涤:多是源于”怕受污染”这一强迫观念而反复洗手、洗衣服消毒家具等。

3)强迫计数:患者通过默念以写数字,重复一些数字或者回避一些数字而寻求安全。

4)强迫行仪式动作:对于对抗某种强迫观念所引起的焦虑逐渐发展起来的。

5)强迫性询问或陈述:常常不信自己,为消除疑虑带给自己的焦虑,常反复询问他人以获得解释和保证。

6)要求对称和一致的强迫行为:对于一些毫无意义的动作或行为有强烈的要求对称一致的意愿,若没达到,则会强烈焦虑不安。

7)强迫性迟缓:有些患者因极度的缓慢而痛苦,与其他症状不成比例。

   3、按照WHO发布的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精神与行为障碍(ICD-11)》诊断标准,明确阐明了强迫思维及强迫行为两者的关系,强调个体常试图忽略或抵制强迫思维,或通过强迫动作来中和它们;而强迫动作则是为应对强迫思维而被迫执行的。

值得注意的是,新的诊断标准不再强调最短病程,而是更注重强迫症状的日常耗时性(例如,每天至少花费1h),并造成了痛苦,以及个人、家庭、社会、学业、事业或其他重要领域的功能损害。

那么怀疑得了强迫症

该如何正确就医呢?

No.1  

在初步了解强迫症核心症状后,首先应先问自己:①是否符合诊断?即:是否在大多数日子里存在强迫思维和/或强迫动作? ②是否明显引起痛苦或妨碍活动?若均符合,应抛开心理负担,抛开病耻感,及时到正规精神科或临床心理科门诊就诊,接受系统的药物和心理治疗;若是并没有引起明显痛苦或妨碍活动,或事件上并未达到诊断标准,但这些强迫症状对自己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干扰,仍建议精神科门诊就诊,在未达到诊断标准时,精神科会针对强迫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同给予治疗指导以便帮助其克服因强迫动作和强迫思维引起的焦虑、痛苦、抑郁等不适。

No.2 

作为家属,当了解强迫症的基本知识后,怀疑身边人得了强迫症,应尝试规劝其入正规精神科门诊就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所有疾病尤其精神科疾病良好预后的重要保障,试图消除患者本身的病耻感,讲解疾病的危害性和可愈性,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种手段可以有效控制疾病发生发展,解除患者痛苦。亲人的规劝,往往是患者正确就医的良好助推剂。

  综上所诉,适当了解强迫症症状表现和临床诊断标准对识别强迫症有巨大作用,在初步识别后,怀疑得了强迫症,建议及时正规精神科门诊就诊,有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