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精神病药需要长期吃吗?常吃抗精神病药物会变傻吗?

病人教育 0阅读

 
 

  精神疾病是一组由不同原因所致的大脑功能紊乱,临床上突出表现为精神活动的异常,包括感知、思维、情感、注意、记忆、行为、意识和智能等方面异常,广义讲是指所有各类障碍。根据精神疾病不同,服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也不同,疗效和预后也不尽相同。  
  长期服药是防止精神病复发的重要手段。目前对精神病人服药的时间还没有统一标准。国内大多数专家认为:精神分裂症有1/3可治愈;1/3缓解;1/3无效果。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一般服药需2~3年,复发一次的一般要服药3~5年,如果是复发2次以上的病人则5年以上或终身服药为好。抑郁症首发病人一般服药6~9个月,反复发作病人要服药3~5年。疾病的不同,服药的时间长短也不同,但多数精神疾病都是慢性病程,就像治疗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需要长期服药维持治疗。
  目前许多患者家属感觉患者好像是吃药吃“傻”了,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实际是一些抗精神病药的副反应所致,如抗精神病药的过度镇静作用,病人感到精力下降、反应迟钝、疲乏等;抗精神病药的抗胆碱作用表现在神经系统方面,如目光呆滞、表情不自然、动作缓慢等。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较大,新型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是极少见且是可逆的,随着药物剂量的调整或对症治疗可以减轻或消除副作用。因此,坚持治疗,选择新型抗精神病药,增加病人治疗的依从性,就可以有效避免其认知功能下降。另外,一部分精神分裂症长期反复发作,逐渐衰退,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也是有影响的,比如智能、记忆力、学习能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是疾病发展的结果,研究证明,这部分患者通过合理的康复训练,患者的生活自理、原来的球技、棋技会得到很好的保持。药物治疗能控制病情复发,延缓病情对认知功能的损害。目前新型的抗精神病药及安定类药物,其副作用小,对认知功能的损害微乎其微,相对于长期控制疾病还是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