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脏和血管内部“堵漏”
在心脏和血管内部“堵漏”
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胡沛解读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
A新技术解读
主动脉夹层是指由于主动脉的血管内膜局部受损,受到强有力的血液冲击,内膜逐步剥离、扩展,撕裂,在动脉血管内形成真、假两个腔,从而出现胸背部剧烈疼痛等临床表现。主动脉是身体的主干血管,承受直接来自心脏跳动和血流冲击的压力,一旦出现血管内膜层撕裂导致夹层,如果不进行恰当和及时的治疗,破裂的机会非常大,死亡率也非常高。
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原理是应用覆膜支架封闭血管破口,降低假腔压力导致假腔闭塞,同时增加真腔供血,避免血管破裂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应症:
早期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只能使用外科技术,采用人工血管置换损坏的血管,但是创伤大,费用高,死亡率也高。随着技术的进步,内科使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采用了主动脉的覆膜支架修复破损的血管,通过股动脉穿刺技术,送入覆膜支架直接覆盖血管破口,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无伤疤,术后仅一天患者就可下床活动,并发症少等优点。
B感人的瞬间
数周前,一连串紧张的鸣笛划破平静。一名患者被120救护车送到荆州市中心医院,该院心血管内科、急诊科医务人员在第一时间进行急救。经过积极的抢救,患者的生命体征却仍旧没有恢复,右下肢的动脉搏动难以触及。一股紧张的氛围弥漫在抢救室。心内科副主任胡沛首先反应到:恐怕是主动脉夹层,身边一同抢救的医务人员闻后,瞬间意识到:又是一个艰巨的挑战!要知道,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发病后的24小时内,死亡率在30%以上!很快,通过主动脉CTA的检查,证实了胡主任的诊断。病情紧急,必须行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
通过和家属的积极沟通,凭着胡沛主任的丰富经验和良好技术,以及整个手术团队的完美配合,这一次,手术再次成功!2个小时后,手术室大门打开,胡沛主任通过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将该患者动脉内血管壁上长达20多厘米的裂口封堵住了。
C病例播放器
50多岁的李先生,有十余年高血压史。“往常也没有注意,不知道病情怎么会恶化成这样,差点丢掉生命。”李先生术后康复出院时仍心有余悸,他说,“病发时就突然感觉到胸口剧烈疼痛,刚开始打止痛药吗啡时都难以缓解,后来就失去意识了,以为会就这样死去,没想到荆州医院心内科胡沛主任把我救活了。”说到这里,李先生的双眼满是感激的热泪。
治疗中,通过DSA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了胡沛主任第一反应是主动脉夹层的判断,且由于血管撕裂口较大,患者身体各相关器官已经因缺血而逐步衰竭和坏死。病情紧急。胡沛主任在组织科室专家会诊后,决定实施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在血管造影仪器的显示下,介入导管慢慢进入患者的血管内,有序朝着病源方向前进。然而,患者体内剥离的内膜片,将主动脉分隔成“真假双腔”。考验胡沛主任的经验和技术的难点到来了,通过CTA断层扫描影像,他迅速辨别出血肿的假腔,从而将支架准确置入真腔,封堵住血管裂口。此时,患者的病情已有很大程度好转,肢体的肤色和温度也逐步恢复正常。
D新技术VS传统手段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传统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三种方式。据胡沛主任介绍,三种治疗方式中,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相比,表现出创伤小、严重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疗效确切等优势;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他向记者阐述,虽然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开展较晚,但是发展迅猛。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结果的早、中、晚期来分析,患者早期结果相对于外科手术来讲,介入修复术占优;药物保守治疗虽然远期结果不如介入修复术,但早期生存率与介入修复术相差不大;从中远期来讲,介入修复术和外科手术生存率相差不大,进一步的结果尚需更多的研究证实。
此外,胡沛副主任还就两种不同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式进行阐述。他表示,A型主动脉夹层是指病变累及到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夹层,起病凶险,自然预后差,急性期如不处理有超过80%患者因夹层破裂死亡。外科手术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方法,但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亦较高。因此,一些高龄、术前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因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创伤而失去有效治疗机会,只能采取保守治疗,有些患者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因夹层破裂死亡,B型主动脉夹层则首选介入修复治疗。
E专家简介
胡沛,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研究生毕业,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近20年,致力于心脏病的诊断与治疗。从事心脏病介入治疗,擅长临时及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经皮外周血管等的介入治疗。
门诊安排:周五全天
-
上一篇: 轻松清除结石 “软镜”避免“硬伤”
下一篇:“吃掉高科技” 探索检查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