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老糊涂”早期迹象及早发现干预是防治关键
热播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大强,让不少观众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生活状态印象深刻。忘记身边的亲人、出门找不到回家的路、甚至性情大变……在中国大约有1000万老人在经受着这样的痛苦,且呈逐年增多趋势。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为了增强全社会的老年期痴呆预防意识,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老年病学科联合在新大楼门诊大厅,举办了阿尔茨海默病日义诊咨询活动。
80%患者已是中晚期
“市民平时所说的老年痴呆并不等同于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分为很多种,包括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血管性痴呆等,其中最多的是阿尔茨海默病。”市一医院神经内科胡晓琴博士介绍,阿尔茨海默病目前发病机制不明,主要表现为记忆减退、词不达意、思维混乱、判断力下降等脑功能异常和性格行为改变等,轻者出现记忆与认知障碍,严重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家庭照料负担重。
胡晓琴说,从接诊情况看,10个患者就医时已有8个是中重度,主要还是家属等对该病早期症状认识不足。
老人开始出现记忆力差、性格改变等症状时,家属常认为是衰老的自然结果,等到连生活都无法自理了才重视。胡晓琴认为,这是一个误区,记忆力下降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心理室有各种量表检查,识别出早期痴呆患者。如果怀疑自己或者家人有记忆力下降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
专家们还指出,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患病年龄有所提前,逐步呈现年轻化趋势,有的甚至30多岁的中年人就出现记忆力、思维能力明显下降等早期症状,同时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高血压、糖尿病和中风等血管损害所致的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也有所增加。
大厨失手竟是痴呆惹祸
胡晓琴表示,记忆力下降等早期典型症状最容易被发现,而一些不典型早期症状应特别注意。
65岁的刘婆婆很会做菜,常让家人赞不绝口。但从几个月前开始,她做菜开始大失水准,家人吃了明显感觉味道变差了。其后,刘婆婆变的经常忘事,家人赶忙将其送到市一医院求医,检查诊断为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经过治疗,婆婆病情得到控制。
与刘婆婆不同,70岁的李先生性格很好,诚实善良,一直很替他人着想,让老伴儿欣慰不已。但从1年前开始,李先生突然变得很固执,而且变得自私,连老伴儿请朋友吃饭都不准。这种性格变化让老伴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李先生因记忆力下降到市一医院就医,才知道开始的性格变化是阿尔茨海默病作祟。
65岁的陈婆婆家庭条件很好,有几套住房。但从2年前开始,她变得多疑,老是怕房产证、存折被偷了,经常将证件到处藏。后来,其哥哥姐姐干脆帮其收藏。好几次陈婆婆找不到证件,多次跑到银行挂失,甚至报警求助,警察核实后才知道证件在其哥哥姐姐处。
72岁的赵先生是一位大学教授,他每次去游泳总是走同一条路线,每次都分毫不差。老伴儿让赵先生换一条路线走走,赵先生却显得十分固执。感觉不对劲的老伴儿带着赵先生求医,经治疗后有所好转。
及早发现干预是防治关键
阿尔茨海默病目前面临认知程度低、就诊率低、接受治疗的比例低的三低现状,患者也常被社会遗忘、忽视和误解。对此,胡晓琴建议,市民还是应积极学习该病知识,正确认识该病,早发现早干预,以便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胡晓琴建议,老年人应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培养运动习惯和兴趣爱好,健康饮食,戒烟限酒,多用脑,多参加社交活动,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与社会隔离。平时注意降低患病风险,如中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有痴呆症家族史者,应当控制体重,矫正听力,保持健康血压、胆固醇和血糖水平。
如果家人发现家中老人很快忘掉刚刚发生的事情;完成原本熟悉的事务变得困难;对所处的时间、地点判断混乱;说话、书写困难;变得不爱社交,对原来的爱好失去兴趣;性格或行为出现变化等,应及时陪同老人到医院老年病科、神经内科、精神/心理科、记忆门诊或精神卫生专科就诊。(通讯员 刘臣玉)
-
上一篇: 面部胀痛 胳膊长粗 青筋暴露:原来是这里的血管堵住了
下一篇:男子站着坐着就头痛难耐:怪病竟是少见低颅压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