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不好,心梗发生率要高30%!5个简单方法助你拥有健康口腔
有句老话说:“牙齿不好,疾病满身跑”。可见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依据经验总结出了牙齿疾患和全身疾病的某些关系。那牙不好,尤其是患有牙周炎,可诱发哪些疾病呢?
易出现消化吸收障碍
“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某牙膏广告词曾红遍大江南北。牙排列整齐,没有疼痛和缺损,咀嚼有力,才能将食物充分咀嚼磨碎,让舌和食物充分接触,将进食的愉悦感传递给大脑,使人神清气爽。
一旦牙齿不好,进食的快感荡然无存。没有经过充分咀嚼的食物进入肠胃后,势必大大增加肠胃消化食物的负担,引起肠胃疾病。长此以往,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出现障碍,全身器官营养不足,身体抵抗力减弱,疾病便会悄然而至。
与哮喘密切相关
老年人常患心脏病、糖尿病、肿瘤、老年痴呆等疾病,或长期卧床不起,体质虚弱,机体免疫力下降,身体各器官功能出现异常。这时,口腔内微生物、细菌毒素和坏死产物会越积越多。这些物质随唾液一起在发生咳、呛等动作时进入肺部,堵塞小支气管。细菌在肺部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导致肺部化脓性炎症,引起呼吸系统的严重感染。
当此类患者口腔卫生控制好的时候,肺部感染概率也会相应降低。有研究发现:牙周炎的发病与哮喘密切相关。哮喘患者中有牙周炎问题的人数,是没有哮喘人群的5倍。
心梗发生概率比普通人高30%
牙周炎可导致并加重全身炎症,而炎症是心脏病的重要发病因素。多项研究已经证实,牙周炎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如果再有吸烟习惯,则发生心脏病的概率更高。牙周致病菌可通过血液传输到全身动脉,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牙周炎患者比其他人更易患心血管疾病,且出现致命性心脏病的几率高于普通人1倍,患心肌梗死的概率也比普通人高30%。
增加糖尿病并发症风险
研究表明,即使2型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良好,若患有重度牙周炎,两年后,这些患者血糖值的恶化概率,也是没有牙周疾病糖尿病患者的6倍。糖尿病也是牙周炎的危险因素之一,影响血糖控制,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糖尿病患者患牙周炎的概率是无糖尿病人群的2倍~3倍,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牙周重度感染。
可引发神经退行性病变
阿尔茨海默病具有明显的炎症特征,受累及的大脑部位促炎症因子水平伴有明显的升高。牙周炎可导致局部和全身性感染,促炎症因子释放到全身血液循环中,通过血脑屏障侵及神经系统,引发慢性炎症反应,时间长了,最终导致神经退行性病变。
口腔癌的患病风险更高
研究显示,16%~18%的肿瘤由炎症发展引起。口腔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仅60%左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口腔癌和牙周炎与牙缺失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规范的口腔诊疗可降低口腔癌的发病风险。牙周炎患者患口腔癌的风险比非牙周炎患者高2.66倍,治疗牙周炎是预防口腔癌的手段之一。
与慢性肝病密切相关
牙周炎患者相对于牙周健康者更易患慢性肝病,同时,肝病患者相对于非肝病患者的牙周炎患病率更高。肝移植是治疗晚期肝癌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牙周炎致病菌作为慢性感染灶对肝移植术后成功率有一定负面影响。这主要是由于牙周致病菌可通过直接入血和肠异位入血两种途径,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肝脏并定植。
早产及流产发生风险更高
妊娠期女性患牙周炎时,发生早产及流产的概率是牙周健康孕妇的3倍~8倍。牙周炎可引起妊娠并发症,使细菌和炎症介质播散至胎盘导致妊娠不良结局,引起早产和宫内生长迟缓,严重时可造成流产或死胎。为了优生优育,孕前一定要进行口腔检查,排除牙周炎等感染性疾患。
可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
病毒或细菌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因素,牙齿和牙龈表面的菌斑是牙周炎的始动因子。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牙周炎均是由细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通过控制牙周炎,可有效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
5个方法
拥有健康口腔
1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成年人每年一次,争取做到口腔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学龄前儿童由于自我口腔保健意识较差,建议每半年检查一次。
2
早、晚饭后刷牙。
刷牙可有效去除牙面附着的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保持口腔卫生清洁,降低细菌数量和消除其赖以生存的营养来源。当牙缝和牙间隙遇到使用牙刷无法清洁的情况时,需使用牙线和牙间隙刷。
3
使用含氟牙膏。
氟对防止龋齿有一定的作用,目前我国多数地区水中加入不等量的氟,也是出于降低龋齿发生率的考虑。但切不可将此预防手段当成“挡箭牌”,忽视口腔卫生的。
4
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糖和淀粉类食物是致龋菌的主要来源,要降低糖和碳酸饮料类食物的进食频率和次数。此外,一旦进食糖和碳酸饮料类食物,最好刷牙或漱口。
5
牙齿缺失或缺少要尽早修复。
口腔疾病不但影响进食和美观,也会对颞下颌关节和咀嚼肌群产生不利影响。目前牙齿修复的方式多种多样,如种植牙、活动义齿、全瓷冠。其中种植牙近年来得到多数牙齿缺少和牙列缺失患者的认可,被称为“人类的第三副牙齿”。无论哪种修复牙齿的方式,均需要后期定时随访,保持口腔清洁。
来源:大众健康微信公众号
文:北京市第二医院口腔科李培 李雅娟
编辑:余运西
校对:栾兆琳
-
上一篇: 禁吸电子烟 控烟新潮流
下一篇:预防心肌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