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患者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炎,对血糖影响有多大?如何应对?

医师教育 4阅读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慢性并发症的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普遍较低,比一般人更容易发展为新冠重症。一方面,感染会导致患者血糖升高,另一方面,高血糖又会加重感染,两者相互影响,一旦控制不好,患者很容易发展为重症而危及生命。因此,良好的血糖控制对于降低患者重症及死亡风险非常重要。

现已证实: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的抗炎及免疫抑制药物,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肺部的炎症风暴及肺泡渗出,改善缺氧及呼吸困难,有效降低新冠重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因此,目前推荐对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给予小剂量、短期糖皮质激素治疗。但是,激素又是一把双刃剑,治疗过程中难免会带来一些副作用,糖代谢紊乱便是其中之一。

目前,医院各个临床科室都在集中收治新冠患者,这个问题应当引起各科临床医生,尤其是非内分泌科医生的高度关注。下面,就来谈谈这方面的有关问题。

糖皮质激素为何会导致血糖升高?

(1)通过促进肝脏糖异生与糖原分解,增加肝糖输出,引起血糖升高;

(2)可以增强胰岛素抵抗,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导致血糖升高;

(3)糖皮质激素对升糖激素(如胰高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等)具有协同作用,可以增强后者的升糖效应。对于糖耐量正常的患者,小剂量、短疗程的糖皮质激素治疗一般不会引起血糖异常升高,也不会导致类固醇糖尿病的发生。

糖皮质激素所致高血糖有哪些特点?

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血糖升高与激素的种类、用量以及给药时间有关,其对患者血糖谱的影响与激素起效及作用维持时间是一致的。临床上,激素一般是上午给药,故患者大多表现为中午前后至上半夜血糖明显升高,而空腹血糖可以正常或仅轻度升高。因此,接受激素治疗的患者在监测血糖时,不能只测空腹血糖,还要测三餐后 2 小时血糖及晚上睡前血糖。

糖皮质激素所致高血糖的处理

如果患者血糖不是太高,可以选择侧重于控制餐后高血糖的口服降糖药,如 DPP-4 抑制剂、格列奈类或 α-糖苷酶抑制剂等,也可两两联用。如果患者血糖明显升高,则应采取胰岛素治疗,可以在餐前注射速效(或短效)胰岛素,以控制餐后高血糖,若患者空腹血糖也偏高,可在睡前注射中、长效的基础胰岛素。

另外,在选择降糖药时需要注意:对于严重缺氧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禁用二甲双胍,以免诱发乳酸酸中毒;对于严重脱水、血压偏低的新冠患者,慎用格列净类药物(SGLT-2 抑制剂),以免加重脱水;对于有明显消化道症状的新冠病人,不宜选用GLP-1 受体激动剂、α-糖苷酶抑制剂或双胍类药物;对有心功能不全及浮肿的患者,禁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以免诱发心力衰竭。

根据血糖变化,适时调整药量

新冠患者激素治疗的时长通常为 5 ~ 7 天,一般不超过 10 天。在此期间,一定要加强全天候的血糖监测,根据血糖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降糖药物用量。患者停用激素之后,其血糖也会随之明显下降,这时要及时下调甚至停用胰岛素,以避免出现低血糖

糖尿病合并新冠的血糖控制目标

对于年轻的新冠肺炎轻型及普通型的糖尿病患者,建议空腹血糖制在 4.4 ~ 6.1 mmol/L,餐后 2 小时或随机血糖控制在 6.1 ~ 7.8 mmol/L。

对于年老的新冠肺炎轻型及普通型的糖尿病患者,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 6.1 ~ 7.8 mmol/L,餐后 2 小时或随机血糖 7.8 ~ 10.0 mmol/L。

对于新冠肺炎重型及危重型或高龄、有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为安全起见,应适当放宽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控制在 7.8 ~ 10.0 mmol/L,餐后 2 小时或随机血糖控制在 7.8 ~ 13.9 mmol/L。

激素治疗新冠:为何首选地塞米松而不是甲强龙?

推测相关临床研究与指南首选地米的药理学依据是:地米的抗炎比值为25,而甲强龙仅为 5,地米抗炎作用是甲强龙的 5 倍,地米的抗炎作用更为强大。如选择其它激素替代,WHO 推荐氢为可的松 50 mg IV q8 h,甲强龙 10 mg IV q6 h;强的松 40 mg PO qd。甲强龙需要 q6 h 使用的原因推测是:地米半衰期 100~300 分钟,作用持续时间长达 36~54 小时,适于 qd 使用,而甲强龙半衰期 180 分钟,作用持续时间仅为 12~36 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