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静脉血栓栓塞预防管理实施与体会
静脉血栓栓塞(VTE)症病死率高,是围手术期和院内非预期的重要死因。而妊娠期妇女VTE发生更为普遍。妊娠是一种高凝状态,子宫肌层、胎盘和蜕膜等均含有丰富的凝血活酶在分娩时手术创伤及产伤,均可使这些活性物质大量释放使血凝倾向增强, 孕产期盆腔静脉回流障碍,易形成血栓。
1.建立长效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与管理体系。
进一步推动妇产科VTE防治的科学化、规范化,降低VTE的发生率,确保孕产妇的生命安全,逐渐规范了VTE预防管理体系。
(1)注重培训,不断增强VTE防治意识。
(2)为提高科室VTE防治效果,科室先后组织讲座并利用护理典型病例查房,早交班,危重病人床头交班,早期康复技能培训、问卷星考核等多种方式提高医护防治知识。
(3)加强待产孕妇血栓栓塞评估。
2. 规范执行VTE预防措施并持续改进。
(1)加强宣教工作。责任护士重点对分娩后、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宣教和指导,内容包括踝泵运动、早期活动等,并定期督促患者及家属执行。
(2)医护全面指导,提高VTE预防执行效果。术后的患者8小时协助翻身,无并发症12小时拔除尿管,鼓励下地尽早活动。
(3)加大考核力度。护士长每日针对产后患者进行查房,重点内容包括早期下地活动、踝泵运动、母乳喂养情况、小便情况。采取现场查看和提问患者掌握情况进行质控,发现问题,现场整改。
(4)每月进行VTE预防敏感指标的检测。为了提高VTE防治工作,科室纳入了科室日常管理,确定了2项敏感指标的检测,内容包括患者执行VTE预防措施合格率和护士对VTE相关知识掌握正确率。针对指标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反馈,并持续改进。对存在的问题计入护士的质量考核,并纳入绩效考核。
3. 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VTE防治防治
(1)VTE风险评估在电子病例系统中的应用。随着医院VTE防治工作的不断推进,医院在电子病例里增加了VTE风险评估系统,,由原来的定性评估变为定量评估,针对评估低危,中危、高危的结果并给予预防的指导意见,让VTE 评估更加科学、有效、规范。
(2)提高患者的防治意识。VTE的防治,是一项全方式、立体式的防治工作,不仅仅是医务人员,而且还要提高患者的防治意识。患者入院后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护理部制定了防治宣教图示,根据评估结果将中高危的标识悬挂于醒目位置,提高VTE的防治指导与宣教效果。
-
上一篇: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的临床应用
下一篇:神经内科脑血管造影病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