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医师教育 8阅读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者延缓细菌耐药发生的关键。

根据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第(四)条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应符合相关规范。我院结合手术科室近1个月100例手术病历,从使用抗菌药物指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术前给药时间和频次、抗菌药物术后应用时间、选择抗菌药物种类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进行了综合分析,应严格按照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根据手术切口类型、可能的污染菌种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药物能否在手术部位达到有效浓度等综合考虑,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实行三级管理,使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在临床中要严格把握预防用药原则。用药原则如下:

1、清洁手术(I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性、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神经外科的头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骨科的人工关节置换术等;(4)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等患者。

2、清洁-污染手术(II类切口):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如妇科子宫全切术,骨科开放性骨折等。

3、污染伤口(III类切口)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要预防用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