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首例 | 颅内“拆弹”技术升级,“消灭”10年大隐患
营山首例 | 颅内“拆弹”技术升级,“消灭”10年大隐患
近日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营山医院神经外科团队,
成功开展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为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实现全新突破,
标志着我院神经介入技术再上新台阶。
不同于以往的动脉瘤瘤体内填塞,血流导向装置(flow diverter,FD)是通过改变载瘤动脉内的血流方向以减少或减弱动脉瘤内的血流冲击,最终在FD表面和动脉瘤瘤颈处形成新生内皮细胞,实现动脉瘤的完全闭塞和治愈,降低了动脉瘤复发再通的风险。
10年隐患终得查明
10多年来,69岁的李老太被反复发作的头晕困扰,时常出现头部阵发性锐痛。近日,老人头晕、头痛症状频发,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明确病因,老人于3月27日来到我院神经外科就诊。经过全脑血管造影术,发现“左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可见一不规则动脉瘤,瘤颈约:8.2mm;大小约:6.3mm*5.5mm*7.1mm”,原来正是这个家伙在隐隐作祟!
小 科 普
颅内动脉瘤(又称脑动脉瘤),是指脑内动脉血管异常膨出后形成的动脉瘤,里面充盈着血液,随时有破裂风险,一旦破裂造成颅内出血危及生命,因此,许多医生称它为生命的“不定时炸弹”!
突破性技术精细“拆弹”
经了解,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胃炎病史等多种基础疾病,若采用普通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手术风险较大。神经外科医师团队结合患者病情,经过综合研判,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决定为患者采取最新一代的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经过周密术前准备,4月2日,由我院神经外科学科主任、华西专家王朝华主刀,张廷龙医师密切配合,成功将4.5mm×25mm的血流导向装置置入,“造影见支架贴壁良好,支架完全覆盖动脉瘤,分支血管未见受累”,手术非常成功!
手术完成后,在神经外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李老太的病情明显好转,头晕、头痛症状消失,已于4月6日顺利出院。
专家介绍
王朝华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个人简介:华西营山医院神经外科学科主任,医学博士,任四川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候任会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微侵袭治疗专委会常委、四川省医学会介入医学专委会常委及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四川省医促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卒中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会长。
专业擅长: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血管狭窄、脊髓血管畸形等的诊断和介入治疗。
张廷龙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营山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
专业擅长:在颅脑外伤、脑出血、脑肿瘤、椎管肿瘤等方面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开展颅内动脉介入栓塞术、颅内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术、急性脑梗死取栓术、全脑血管造影术等。
-
上一篇: 新技术|“一镜修复”,关节损伤患者福音——关节镜微创手术
下一篇:【技术新突破】超硬核! ——华西营山医院肿瘤科成功开展全脑全脊髓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