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给孩子看病?
病人教育 1阅读
大家知道中医看病讲究的是四诊“望闻问切”合参 ,即综合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的收集到的有关孩子病情的资料进行辨证分析,处方用药。但是由于儿科孩子的特点,在中医 “望闻问切”四诊中有所侧重。因小婴幼儿不会说话,年长的孩子也不能用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病痛,加上家长的代述也不能完全正确表述自己孩子的病痛,古代将儿科称为“哑科”。加上小儿就诊时,容易哭闹影响呼吸气息,脉象、心率受到干扰,因此在儿科又特别重视望诊,望诊为首;问诊
继之;切诊、闻诊则次之。
中医儿科望诊都主要望些什么内容呢?
1.首先是望神、色:小儿脏腑娇嫩,反应灵敏,脏腑的病证与气血阳的变化更容易表现于外,不象成人皮肤容易受到年龄、环境、情绪诸多影响,比较能够正确反映孩子的脏腑病证与气血阴阳变化的状况。望神是看小儿精神状态的好坏以判断孩子气血的盈亏,从而可以测知孩子的脏腑功能状态、病情的轻重、及疾病的预后。望色是看孩子皮肤的颜色、主要是面色,孩子的面色以荣润光泽为正常。有些患病的孩子面色枯黄或晦暗无光泽,老百姓称之为面色“发锈”,有些患病孩子的下眼睑处发暗或浮肿似有眼袋,中医称之为 “气池暗”。
2.望形态:主要观察孩子形体的强、弱、胖、瘦和身体姿态。例如缺钙佝偻病的孩子头发稀少,囟门闭迟,甚至可见到头大方颅;营养不良、严重厌食的孩子可以见到身体瘦弱,发育滞后,身高、体重均不达标,腹部膨大胀气,头发稀少额头上青筋显露。“姿态”指孩子活动和安静时姿态,可以反映孩子脏腑、阴阳总体的平衡协调状态,通过观察孩子身体各部位动态变化、表现,推断出某些疾病。
3.望舌:医生要观察孩子的舌体、舌苔、舌质情况,正常儿童舌象是舌体灵活、淡红润泽、伸缩自如、舌苔薄白。有些患病的孩子出现地图舌、杨梅舌或积食的孩子出现舌苔厚腻,口中有酸腐的气味等。此外还要观察孩子的目光有无神采、瞳仁眼睑的变化;鼻腔有无鼻涕;口腔中咽喉、扁桃体的情况等。
望诊还包括观察孩子皮肤的情况,是否光滑润泽,有无皮疹等等。
中医儿科问诊都主要问些什么内容呢?
除了常规的问寒热、出汗、头身、二便、饮食、睡眠外,儿科特别要问年龄,因为有些疾病在特定的年龄段发病,而且儿童用药按年龄计算体重给药。还有像胎产史、家族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 过敏史等都与某些儿童疾病关系密切。
中医儿科闻诊都主要闻些什么内容呢?
1.首先听孩子呼吸声:是否均匀平稳,有无气粗、气急、哮鸣喘息。
2.听孩子的啼哭声:声弱为虚,响亮为实,有无夜间惊叫啼哭。还有孩子饥饿时是边哭边吮乳状。
3. 听孩子咳嗽声:咽炎的咳嗽是干嗽少痰频作;咳嗽剧烈、有回钩声是百日咳;咳嗽像小狗叫的犬吠样咳嗽是喉炎;突发的孩子刺激性呛咳要考虑是否有气管异物等。
中医儿科切诊都主要有哪些内容呢?
1.切脉:小儿脉诊因寸口短,可以一指定三关。小儿脉搏较成人快。小儿脉象分浮、沉、迟、数、滑、有力、无力。
2.指纹:指纹是孩子食指虎口的桡侧浅静脉,分为风关、气关、命关。3岁以内的小儿以看指纹替代脉象。诊察时用手指从命关推向风关。正常的指纹是淡紫隐隐而不显。
3.按诊:包括按察孩子的头颅大小、囟门闭合情况;按察颈腋检查孩子的淋巴结的情况;按察孩子胸腹有无触痛、压痛、包块等。按察孩子四肢、皮肤有无水肿、肌肉结实松软;手足头额冷热等。
总之中医给孩子看病是根据临床收集来的四诊“望闻问切”合参 ,即综合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的收集到的有关孩子病情的资料,配合临床必要的化验检查,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分析,处方用药。因此家长带孩子看病来时,就需注意观察和收集上述情况,提供给医生。
小贴士
家长带孩子看中医需要注意的问题:
1、带孩子看中医不要给孩子化妆、刮舌苔,有些小姑娘爱漂亮,爱涂抹腮红、唇膏之类的化妆品,孩子化妆后掩盖了原本的口唇颜色、面色;有的家长给孩子刮舌苔,这些都不利于医生做出准确判断;
2、带孩子看中医时不要给孩子吃东西、喝饮料。就诊时孩子满口食物,医生看不清舌头的颜色和舌苔,或是医师给孩子看嗓子时孩子哭闹容易把口中的食物呛到气管中发生危险。孩子喝了带颜色的饮料或吃了彩色的糖果,伸出的舌头五颜六色,也会影响医生的辨证治疗。
3、对于有些胆小的孩子,特别怕医师看嗓子,有些家长一来看病就声明不让医师用压舌板,即加重了孩子的恐惧感,也对孩子的病情诊断非常不利。家长应淡化这个问题,平时在家要训练孩子张嘴发“啊”的声音,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适应了。
4、家长在叙述病情时,要说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即抓主要矛盾。特别是有些病情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中医治病要分清轻重缓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有的家长希望所有问题都一次性解决,是不切实际的。还有家长喜欢在医师开处方的时候问问题,非常容易打断医师对孩子病情的分析、辨证思路,而影响治疗效果。
5、家长的家庭护理要配合医师的治疗,俗话说疾病“三分治、七分养”就是这个道理。特别是孩子的许多疾病都与日常生活中的喂养方法、家庭养护的有很大关系。(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郑军)
大家知道中医看病讲究的是四诊“望闻问切”合参 ,即综合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的收集到的有关孩子病情的资料进行辨证分析,处方用药。但是由于儿科孩子的特点,在中医 “望闻问切”四诊中有所侧重。因小婴幼儿不会说话,年长的孩子也不能用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病痛,加上家长的代述也不能完全正确表述自己孩子的病痛,古代将儿科称为“哑科”。加上小儿就诊时,容易哭闹影响呼吸气息,脉象、心率受到干扰,因此在儿科又特别重视望诊,望诊为首;问诊
继之;切诊、闻诊则次之。
中医儿科望诊都主要望些什么内容呢?
1.首先是望神、色:小儿脏腑娇嫩,反应灵敏,脏腑的病证与气血阳的变化更容易表现于外,不象成人皮肤容易受到年龄、环境、情绪诸多影响,比较能够正确反映孩子的脏腑病证与气血阴阳变化的状况。望神是看小儿精神状态的好坏以判断孩子气血的盈亏,从而可以测知孩子的脏腑功能状态、病情的轻重、及疾病的预后。望色是看孩子皮肤的颜色、主要是面色,孩子的面色以荣润光泽为正常。有些患病的孩子面色枯黄或晦暗无光泽,老百姓称之为面色“发锈”,有些患病孩子的下眼睑处发暗或浮肿似有眼袋,中医称之为 “气池暗”。
2.望形态:主要观察孩子形体的强、弱、胖、瘦和身体姿态。例如缺钙佝偻病的孩子头发稀少,囟门闭迟,甚至可见到头大方颅;营养不良、严重厌食的孩子可以见到身体瘦弱,发育滞后,身高、体重均不达标,腹部膨大胀气,头发稀少额头上青筋显露。“姿态”指孩子活动和安静时姿态,可以反映孩子脏腑、阴阳总体的平衡协调状态,通过观察孩子身体各部位动态变化、表现,推断出某些疾病。
3.望舌:医生要观察孩子的舌体、舌苔、舌质情况,正常儿童舌象是舌体灵活、淡红润泽、伸缩自如、舌苔薄白。有些患病的孩子出现地图舌、杨梅舌或积食的孩子出现舌苔厚腻,口中有酸腐的气味等。此外还要观察孩子的目光有无神采、瞳仁眼睑的变化;鼻腔有无鼻涕;口腔中咽喉、扁桃体的情况等。
望诊还包括观察孩子皮肤的情况,是否光滑润泽,有无皮疹等等。
中医儿科问诊都主要问些什么内容呢?
除了常规的问寒热、出汗、头身、二便、饮食、睡眠外,儿科特别要问年龄,因为有些疾病在特定的年龄段发病,而且儿童用药按年龄计算体重给药。还有像胎产史、家族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 过敏史等都与某些儿童疾病关系密切。
中医儿科闻诊都主要闻些什么内容呢?
1.首先听孩子呼吸声:是否均匀平稳,有无气粗、气急、哮鸣喘息。
2.听孩子的啼哭声:声弱为虚,响亮为实,有无夜间惊叫啼哭。还有孩子饥饿时是边哭边吮乳状。
3. 听孩子咳嗽声:咽炎的咳嗽是干嗽少痰频作;咳嗽剧烈、有回钩声是百日咳;咳嗽像小狗叫的犬吠样咳嗽是喉炎;突发的孩子刺激性呛咳要考虑是否有气管异物等。
中医儿科切诊都主要有哪些内容呢?
1.切脉:小儿脉诊因寸口短,可以一指定三关。小儿脉搏较成人快。小儿脉象分浮、沉、迟、数、滑、有力、无力。
2.指纹:指纹是孩子食指虎口的桡侧浅静脉,分为风关、气关、命关。3岁以内的小儿以看指纹替代脉象。诊察时用手指从命关推向风关。正常的指纹是淡紫隐隐而不显。
3.按诊:包括按察孩子的头颅大小、囟门闭合情况;按察颈腋检查孩子的淋巴结的情况;按察孩子胸腹有无触痛、压痛、包块等。按察孩子四肢、皮肤有无水肿、肌肉结实松软;手足头额冷热等。
总之中医给孩子看病是根据临床收集来的四诊“望闻问切”合参 ,即综合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的收集到的有关孩子病情的资料,配合临床必要的化验检查,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分析,处方用药。因此家长带孩子看病来时,就需注意观察和收集上述情况,提供给医生。
小贴士
家长带孩子看中医需要注意的问题:
1、带孩子看中医不要给孩子化妆、刮舌苔,有些小姑娘爱漂亮,爱涂抹腮红、唇膏之类的化妆品,孩子化妆后掩盖了原本的口唇颜色、面色;有的家长给孩子刮舌苔,这些都不利于医生做出准确判断;
2、带孩子看中医时不要给孩子吃东西、喝饮料。就诊时孩子满口食物,医生看不清舌头的颜色和舌苔,或是医师给孩子看嗓子时孩子哭闹容易把口中的食物呛到气管中发生危险。孩子喝了带颜色的饮料或吃了彩色的糖果,伸出的舌头五颜六色,也会影响医生的辨证治疗。
3、对于有些胆小的孩子,特别怕医师看嗓子,有些家长一来看病就声明不让医师用压舌板,即加重了孩子的恐惧感,也对孩子的病情诊断非常不利。家长应淡化这个问题,平时在家要训练孩子张嘴发“啊”的声音,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适应了。
4、家长在叙述病情时,要说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即抓主要矛盾。特别是有些病情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中医治病要分清轻重缓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有的家长希望所有问题都一次性解决,是不切实际的。还有家长喜欢在医师开处方的时候问问题,非常容易打断医师对孩子病情的分析、辨证思路,而影响治疗效果。
5、家长的家庭护理要配合医师的治疗,俗话说疾病“三分治、七分养”就是这个道理。特别是孩子的许多疾病都与日常生活中的喂养方法、家庭养护的有很大关系。(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郑军)
-
上一篇: 小儿为什么容易发生脾胃不和?应如何调理?
下一篇:【科普】HCG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