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丨难治性终末期心衰VAD研讨会在泰达国际心血...

医疗资讯 3阅读

5月20日,难治性终末期心衰VAD研讨会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简称”泰心医院“)召开。研讨会由天津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血管重症专业委员会主办,泰心医院承办,航天泰心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来自河北、山东、山西、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的近百位心内、心外科知名专家及科研人员济济一堂,共同探讨心衰临床诊治的新观点、新技术、新概念、新方案,为推动该领域学术水平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期阶段,也是全球心血管疾病领域唯一呈增长趋势的疾病,因病情反复,多次住院,生存率低,公共卫生资源负担重,被称为“心脏病最后的战场”。

据统计,我国心衰患病率及死亡率持续上升,≥25岁成人心衰患者约有1210万,每年新增约300万,其中每年约有5%进展为终末期心衰。这些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差,1年病死率超过20%。心脏移植和VAD是治疗终末期心衰的有效手段。因受供体和技术限制,全球心脏移植例数增长缓慢,每年手术量仅为5000余例;中国因供体尤为缺乏,心脏移植手术量500-600例。大量心衰患者在等待供体心脏中死亡。

心室辅助装置可克服移植供体不足的问题,是延续患者生命和改善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手段。心室辅助装置可用于过渡到心脏移植、过渡到恢复或者作为终点治疗。

简单地说,它就是一个人工制造的血泵,与心脏并联,承担心室射血的功能,将血液泵入动脉系统,起到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脏做功的作用,因此又经常被人们称为“人工心脏”。人工心脏是最复杂、最精密的医疗器械之一,因制造精度和技术难度非常高,素有“医疗器械皇冠上的宝石”之称。

由航天泰心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和生产的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HeartCon(“火箭心”)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于2022年7月正式上市,推动了中国心力衰竭外科治疗迎来全新时代,也标志着我国心室辅助装置研发制造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研讨会由泰心医院急诊及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CU)主任、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宋昱主持。

泰心医院院长刘晓程在大会致辞中热烈欢迎各位专家的到来,他指出,“火箭心”已在全国10省10余家医疗中心挽救了超75位濒临死亡的重症心衰患者,多例患者回归健康生活超过两年。根据初步统计,植入“火箭心”患者两年的成活率高于同种心脏移植。这一结果令全体与会专家振奋不已。

航天泰心科技有限公司经理范庆麟从“火箭心”工学研发团队的角度,向与会专家介绍了“火箭心”技术的先进之处,极其日臻成熟的临床应用情况,并介绍了新一代迭代产品的研发情况。

泰心医院副院长刘志刚分析了全球及中国目前心力衰竭疾病现状,对机械辅助循环发展史以及安装“火箭心”患者的病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泰心医院联合国内11家医疗机构,开展左心室辅助系统“火箭心”安全性及有效性的临床试验。截止至2023年5月,全国75例植入“火箭心”患者,术后心脏功能、运动耐量、NT-proBNP/BNP及生活质量较手术前有明显改善。他的发言让与会专家看到“火箭心”显著的治疗效果。在“火箭心”的帮助下,晚期心衰患者的生命不仅得以挽救,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

心衰中心综合管理主任张云强从LVAD术前患者遴选及术后中远期患者治疗管理进行了全面讲解。内容涵盖术前临床评估、营养评估、社会心理评估和术后患者管理重点和注意事项向与会专家分享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ICU主任王伟介绍了人工心脏植入术后早期管理经验和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

心衰中心行政主任张秀娟,从协调员队伍建设、协调员对“火箭心”患者长期综合管理的五大要点,包括血压、抗凝、体质、心律、主动脉瓣返流等方面做了详细讲解及分享。

本次研讨会为从事心室辅助装置研发及临床工作的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提供了充分交流、相互借鉴、共话热点的平台,进一步促进终末期心衰治疗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为广大心衰患者的福祉作出贡献,开启我国心衰治疗事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