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晚期胃间质瘤患者的治愈之路

医疗资讯 1阅读

“你回家吧,喜欢吃什么都可以,慢慢吃就行”,这是胃肠外科曹高健主任对患者阿辉的出院叮嘱。

不知情的或许会认为这个患者没救了,但其实,这是阿辉被判“死刑”以来,第一次有人告诉他,“你得救了,可以继续自由生活了”。


阶段一 初步诊断,判“死刑”

一年前,急诊来了位腹痛患者(阿辉),我科接诊后根据患者腹部增强CT,考虑存在腹腔肿瘤、肝占位性病变,进而引起上消化道不完全性梗阻。收住入院后积极治疗缓解梗阻的同时,我们给患者做了进一步检查,而检查的结果如晴天霹雳般让患者及家属陷入绝望。增强CT影像显示,患者左上腹胃底巨大占位,周边累及肝脏、隔肌(图1)、脾脏(图2),并破入胸腔,当时考虑:胃恶性肿瘤伴周边侵犯,已失去手术机会,预后极差。得知病情的阿辉,陷入痛苦的思想斗争,一度想要放弃治疗,拒绝输液、拒绝检查。

图1 肿瘤侵犯肝脏、膈肌

图2 肿瘤侵犯脾脏

阶段二 细节把握,重拾信心

当家属们都认为病情无力回天时,转机出现了。患者因梗阻发生了呕吐,细心的曹高健主任在查看呕吐物后,给出指示:阿辉还有救治的希望,不要放弃。他分析道,在呕吐物中可见坏死的肿瘤组织,呈鱼肉样,接近间质瘤大体病理特征;只要是间质瘤,生物学行为再怎么差,我们总还有控制它的办法,至少可以做到长期带瘤生存。

阶段三 多学科合作,定诊疗

本来计划先完成超声定位下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为下一步精准治疗做准备,却因为患者的极度恐惧心理而无法执行,至关重要的穿刺活检遇到了阻碍。这种情形下还是曹高健主任出马,经过推心置腹的耐心劝导,患者咬牙同意了。结果当然是可喜的,在我们超声影像科王朋会主任的高水平穿刺操作下,顺利获取了肿瘤组织,其病理报告与分子检测结果(图3),也证实了曹主任高侵袭性胃间质瘤的判断。于是我们邀请了肿瘤内科、放射影像科进行了多学科讨论(MDT),会诊结论:患者为胃间质瘤侵犯邻近多个器官,当前无手术根治机会,根据病理及分子检测结果一线推荐伊马替尼靶向治疗;若疗效显著或病灶稳定,可再次进行多学科讨论,评估联合手术切除的获益。有了明确的治疗方案,我们便开始让患者口服伊马替尼进行靶向治疗。

图3 肿瘤穿刺活检病理及免疫组化报告

阶段四 对症下药,见奇效

阿辉严格遵照医嘱每日口服4粒伊马替尼,每个月都会到曹高健主任专家门诊进行随访。多次的增强CT复查发现,肿瘤病灶逐步缩小,肝脏的转移灶消失,脾脏、隔肌的侵犯范围缩小,达到了肿瘤学上的PR状态(即:部分缓解状态,图4);且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状态良好,基本做到正常起居饮食。

图4 靶向治疗6月后腹部CT影像

阶段五 把握时机,果断亮剑

今年3月,患者阿辉如期来院复诊。根据最新的腹部CT影像,曹高健主任判断,肿瘤病灶处于稳定状态(SD),与22年11月底的CT相比,病灶并无继续退缩,膈肌、脾脏的侵犯范围局限,存在手术根治切除可行性。经过再次MDT讨论后决定行胃间质瘤联合脏器切除。经过两周的停药与完善的术前准备,于2023.04.13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了“腹腔镜复杂粘连松解+胃间质瘤+脾联合切除+腹膜转移瘤切除术”(图5),手术过程顺利。从台上下来的曹主任感叹道:这位病人跟踪治疗了1年,疗效如此显著,从无法手术到根治切除;这既是病人运气好,使用特效药伊马替尼后病灶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更是他有福气,遇到我们瑞医胃肠外科这样科学严谨、不言放弃的团队。


阶段六 ERAS助力,快速康复

手术已经完成,最后顺利的康复才能画上圆满的句号。这里当然要提我们已经成熟实施的术后加速康复外科(ERAS)管理方案啦!在这个方案的管理下,患者阿辉,很快拔除了身上的各种管道,如胃管、尿管、腹腔引流管等,并在术后第二天开始喝水,第四天进食流质,第七天进食半流,最大程度减少了术后禁食、插管、疼痛等因素引起的不适,让身心得到了最快的恢复(图6)。

图6 腹腔镜术后腹壁切口

历时一年,从被诊断为晚期、无法治愈,转折于临床的细微线索发现,再获益于伊马替尼的精准控制,得益于腹腔镜多脏器联合切除的完美实施,最后在术后加速康复外科管理的加持下,患者阿辉治愈了。


相关科普知识

胃肠间质瘤(GIST)

胃肠间质瘤是一种发生于胃肠道的少见肿瘤类型(占所有消化道肿瘤的

1-2%),但也是最常见的消化道间叶组织肿瘤,属于恶性肿瘤中的肉瘤。过去诊断为胃肠道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鞘膜瘤等多种肿瘤其实都属于胃肠间质瘤的范畴。

胃肠道的管壁包括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四层。粘膜的上皮细胞发生肿瘤就是我们常说的胃癌、肠癌。非上皮细胞发生肿瘤,医学上多称为间叶源肿瘤,GIST起源于粘膜肌层或固有肌层,是最常见的胃肠间叶源性肿瘤。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GIST是一个相对罕见的瘤种,发病率约为14/百万人口/年,发病高峰集中于50-70岁人群,平均发病年龄54.5岁。患者发病年龄越小,恶性程度越大。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多20%(男:女=1.2:1)。GIST大部分发生于胃(50-70%)和小肠(20-30%),约10%发生于结直肠,食管仅占3-5%。

GIST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胃肠道疼痛占40%,可触及的腹部肿块占38%,胃肠道出血占30%,除此以外还可能存在胃肠道梗阻、贫血、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恶性、乏力、急性腹膜内出血或穿孔等症状。大约20%的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对于肿瘤发现时已经非常巨大,并且与脾脏等器官界限不清,无法手术切除的情况,这类患者可先采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待肿瘤明显缩小后,经过重新评估可以完整切除。依靠腹腔镜微创技术切口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胃肠道间质瘤并不是一种“温顺”的肿瘤,随着肿瘤的生长,逐渐侵蚀血管和胃肠道,它就会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很多患者平时并无特异性症状,会以“急性消化道穿孔或出血”入院,这些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如果不能及时手术治疗,常常危及生命。并且肿瘤体积较大的话,属于中高风险,术后仍然需要口服1-3年的药物治疗预防肿瘤复发。

对于肿瘤发现得早,也没有出现破溃、出血的情况,通过微创手术就能切除肿瘤,术后只需要定期门诊复查,不需要任何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