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医说一】孩子又发热了,怎么办?着急,在线等
病人教育 3阅读
赶快收藏,适合新手爸妈↓ ↓ ↓
一、什么是发热
二、为什么会发热
三、发热有什么后果
四、建议应对发热的办法
一、什么是发热
体温升高超出1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称为发热。正常腋温为36-37℃,人体作为一个有自我调节稳态的系统,受各种因素调节,偶尔体温达37.4℃,无不适,亦可认为正常。因此以某个固定体温值定义发热过于绝对,但大多数医学研究采用肛温≥38℃为发热,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38℃ 或腋温≥37. 5℃定义为发热。常见发热时间多在午后或夜间。
1.水银体温计和电子体温计(不是红外线体温枪)的测量腋温时间多久?
一般需要5-10分钟。临床上至少测量6分钟。测量时间延长并不会使温度过高。
2.腋温测定结果需要增加0.5℃吗?
不需要。
3.电子体温计测定结果准确吗?
儿童测量肛温时,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温度差异小;儿童测量腋温时,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温度差异很小。
4.红外线体温计(枪)测定结果准确吗?
①虽然红外线体温计测得耳温(耳膜的温度)与水银或电子体温计测得肛温的差值不大(0. 2℃),但误差范围达 1. 8℃,因此,如果使用红外线体温计,建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能提高测量准确性。
②红外线体温计经常用来测定额部、颈部等等皮肤温度来判断是否发热,但其实并不严谨,毕竟表皮的温度并不能代表核心的温度(体温),所以常存在误差。
③由于外耳道(耳朵洞)存在一定的弯曲角度,建议向后向上提拉耳廓再测量以使结果更准确。某些患儿由于外耳道耵聍(耳屎)比较多,也会影响测量结果。
5.发热的分类
温度高低分类(发热温度高低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对等关系!也就是温度高≠病情重,同样,低热≠病情不严重)
①低热:≤38℃
②中度发热:38.1-39℃
③高热:39.1-41℃
④超高热:>41℃
发热时间分类(发热时间长短对某些疾病病因有提示作用,所以对于发热的患儿,尤其是发热时间长或者反复发热的患儿,每天记录体温非常重要,有助于医师判断病情)
①急性发热:≤7天(只要当天24小时内体温升高1次就算当天有发热,下同)
②短期发热:<2周
③长期发热:≥2周
④慢性低热:低热超过1月
二、为什么会发热
①致热原性发热。引起发热的物质统称为致热源。最常见于感染性发热,也即被各种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等)感染引起。其他包括接种疫苗后反应等等相对不常见的原因。
②产热过多。剧烈运动、长时间抽搐、哭闹、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等原因。
③散热减少。烧伤(汗腺受损,无法出汗因此导致散热减少发热。举个例子,狗由于汗腺不发达,运动后只能通过呼吸,张口吐舌辅助散热。)小婴儿衣被过多引起发热。发热时不恰当的捂热闷汗也容易引起体温难以下降。
④大脑体温调节中枢故障。
三、发热的后果
发热是一种症状,往往提示存在某种疾病(可以理解为发热是表象,疾病是本质)。发热只是症状,并不是一种疾病!!!因此,发热不会导致脑炎,也不会导致肺炎。其实,是脑炎、肺炎引起的发热,而不是发热把“脑袋烧坏、肺烧坏”。勿本末倒置!
1. 发热的好处
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利于清除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等等),促进疾病恢复。发热是人体对疾病的反应。
2. 发热的坏处
发热最常见的坏处是引起不舒服。包括常见的疲倦,乏力,头晕,头痛(小婴儿常常表现为嗜睡、不爱玩或者烦躁),畏寒、寒战等。
①畏寒、寒战一般提示体温处于上升期,外周温度低,核心温度高(常常表现为手脚冰凉、身上发烫),有的此时测量体温并不高,但不久后体温上升明显(我们前面已经提过体温高低和疾病轻重并没有关系),严重时还有面色口唇苍白(因为脸部血管收缩,热量少),手脚因为寒冷而抖动,酷似抽搐,此时建议尽早给予口服退热药,无法口服可以退热栓纳肛(塞屁股)。
②如何鉴别是抽搐(抽筋)?
看孩子意识情况,如果孩子意识清楚,可以对答,表示需求,或者哭闹等,基本上就不是抽搐(抽筋)。如果孩子出现无法对答,双眼凝视(翻白眼),流涎(流口水),则基本上是抽搐发作了。
③发热会引起抽搐吗?
分两种情况:
i发热性惊厥(俗称小儿惊风):发热可能诱发惊厥。发热性惊厥首次发作常在6个月-5岁。热性惊厥的确切发病机制还未明确,主要有脑发育未成熟、发热、遗传易感性(可以理解为家族性体质)三方面因素交互作用所致。发热性惊厥一般在体温超过38℃,而且几乎都在发热的第1天(开始出现发热后的24小时内)出现。因此,发热的确为发热性惊厥的诱因,但不是病因。发热性惊厥是否发生更主要与患儿本身体质有关,首次发热性惊厥的出现很难预防,如果一级亲属(父母、同胞兄弟姐妹)有发热性惊厥的病史,那需要关注是否会出现发热性惊厥。退热药并不能预防发热性惊厥再次发作。发热性惊厥绝大部分在患儿超过6岁后不再发作,极少引起其他疾病、演变为癫痫或留下后遗症。(关于抽搐,感觉也很有必要来一次科普)
ii脑部疾病:如果不在发热的第1天(24小时)内发生抽搐,或者抽搐的时候体温不高(在发热的间歇期),除了抽搐外出现明显精神差、烦躁不安、意识改变(昏睡叫不醒、叫醒马上就睡)、性格改变等等情况,需要警惕是不是脑部疾病引起的发热与抽搐。此时建议及时就医。
iii其他情况:本身患儿存在癫痫(羊癫疯),发热作为一种刺激可能诱发癫痫发作。另外还存在一些特别严重的疾病影响到脑部供氧、供血,也可能引起抽搐,此类情况往往是非常危重的情况。
四、发热时的处理
发热时的处理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发热病因的探寻并治疗。(需由儿科医师完成,但建议了解)
①比如流感,需要使用抗流感药奥司他韦。细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消炎药)。
对于病毒感染,抗生素无效。比如流感经常表现为咽炎,扁桃体炎,并不是有“炎”就需要用“消炎药”,因为我们日常所说的“消炎药”其实是抗生素,也就是抗细菌药。如:过敏性鼻炎,眼睛结膜炎,抗生素对于治疗无效。所以,不推荐没有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能力的家属自用“消炎药”,可能起不到治疗效果、反而会产生副作用,着实没必要。
②常见的发热原因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对于<3 岁病因暂时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发热时间≥2天 需要警惕泌尿系统感染(尿道炎、膀胱炎等等)。如果已经被诊断为其他疾病,则一般不首先考虑多个部位同时生病(比如又有扁桃体发炎又有尿道炎),这方面具体交给专业的医师。
③对于病因未明确的急性发热(发热<7天)儿童应用解热镇痛药(退热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商品名:美林、泰诺林/百服宁)的反应,不能确定对严重细菌感染有预示作用。简单来说,就是退热药退热的效果的好坏,并不能绝对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参照第二章节)
④<3月婴儿发热,均建议住院进一步评估、治疗。年龄越小,症状可能越不典型,病情可能隐匿,而且发生脑炎的概率相对其他年龄段较高,需要住院。
2.发热症状的对症治疗(也就是退烧)
如果发热合并了不舒服,不管发热高低,都可以使用退热药。如果发热>39℃,也建议使用退热药。如果存在发热,但无明显不适,孩子照样跑跳玩精神好,也不一定需要使用退热药。如果孩子正在睡觉,同时合并有发热,只要孩子休息得安稳,也不建议一定要唤醒起来使用退热药。因为我们使用退热药是为了舒适,并不是为了保护大脑,在生病的过程中,休息也很重要。
①药物退热
i布洛芬(商品名:美林、布洛芬退热栓等;含有布洛芬的复方制剂:锌布颗粒等)与对乙酰氨基酚(商品名:泰诺林、百服宁、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栓;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制剂:小儿氨酚黄那敏等)。
首选单方制剂,复方制剂(含有多种药物的制剂)最好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其中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如果<6个月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2个月以上儿童。用量用法可根据说明书(说明书都有)或遵医嘱。如果孩子与体格与同年龄的其他儿童基本一致,可以直接按说明书吃就可以。如果体重较同年龄明显大或小建议使用体重计算剂量,比如布洛芬(以大瓶的美林20mg/ml的规格为例,建议使用不超过0.5ml/kg/次的布洛芬。小瓶美林浓度为40mg/ml)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有蚕豆病(G-6-PD缺乏),需要谨慎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布洛芬用于儿童退热,也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交替用于儿童退热。
ii中药制剂
推荐使用疗效确切,用药剂量明确,大部分副作用已知,使用方便的药物。
②物理退热
i退热贴,对于退热几乎无作用,不推荐购买、使用。
ii增加散热
首选降低环境温度直至舒适并动态调节,比如开空调。温水擦浴短时间内退热效果更好些,但会可能明显增加患儿不适感,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退热,更不推荐冰水或乙醇擦浴方法退热。(酒精或高度白酒、药酒等擦浴还有酒精中毒风险)
寒战期(手脚冷,身体热,甚至畏寒、抖动)往往提示体温正在升高,建议测量体温并可以给退热药,手脚冷可以使用衣物保暖手脚,不要全身盖满衣被,因为寒战期过后全身体温升高,满盖衣被并不利于散热、退热。如果多次寒战伴有精神差等明显不适的表现,建议就诊。
我们使用各种退热手法,最主要是为了舒适。退热只是治疗发热(治标)并不能治疗引起发热的疾病(治本),因此现在大概能理解日常经常听到说“吃了退热药过会还会发热或者根本不退”这句话的原因了吧。
3.建议就诊的时机
①<3月婴儿,建议立即就诊。(需要警惕是否为衣物过多引起)
②其他儿童,建议在发热同时伴有影响生活质量的不适(比如精神疲劳、性格改变、胃口很差、大小便改变、明显烦躁不安、活动明显减少等等)情况下就诊。或者单纯发热不合并其他表现时间在2-3天以上。(以上仅为经验性建议,不能囊括所有的情况,原则上年龄越小,疾病严重的可能性越高)在没有把握观察的情况下,就诊比较重要。
【医生简介】
黄锐峰
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主治医师
简介:对儿科多发病、常见病诊治较有经验。擅长小儿贫血、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及呼吸道感染的诊治。
-
上一篇: 【医生来做客】躬耕麻醉领域,无影灯下的生命守护者
下一篇:【谨防诈骗】遇到养老机构涉医违法违规行为,请这样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