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蛋蛋”哪去了?医生:这种情况要趁早治
小朋友小钟(化名)出生后体检发现左侧阴囊内没有“蛋蛋”,因为宝宝平时能吃能睡,也看不出什么异样,家人认为孩子小,还没有发育好,长大了“蛋蛋”自然就“长”出来了。可已经1岁左右了,小钟左侧阴囊内仍然空空如也,家人这才觉得不对,赶紧带宝宝来到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小儿外科就诊,被医生诊断为“隐睾”,经过手术,小钟的“蛋蛋”顺利“归位”。
但另外一个小朋友小夏(化名),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刚出生时,家人发现小夏阴囊较小,认为长大就好了,可一直等到4岁,还是老样子。到中国科大附一院小儿外科就诊时,被确诊为“双侧隐睾”,经过完善的术前检查后,医生对小夏进行了“腹腔镜探查手术”,发现他的两个“蛋蛋”已经都“消失”了。
医生告诉小夏的爸爸妈妈,因为小朋友体内温度要比阴囊温度高,影响了睾丸的发育,导致睾丸萎缩,再加上没有及时就诊,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机,家长懊悔不已。
为什么宝宝的“蛋蛋”会“失踪”?
中国科大附一院小儿外科主任苏义林解释,这很可能是“隐睾”
什么是隐睾?
隐睾症(Cryptorchidism)即阴囊内无睾丸,包括睾丸缺如、睾丸异位、睾丸未降或睾丸下降不全,是小儿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
未下降的睾丸可以停留在腹腔与阴囊位置以外的任何部位,在一些情况下,还会出现睾丸没有沿着正常下降通道移动而是移行于阴囊外的异常位置。
正常来讲,男宝宝出生时,睾丸就应该下降到阴囊内,但由于早产、低体重、遗传、激素、环境因素等原因,导致宝宝在出生时,睾丸没有成功“入袋”。
“隐睾”的发病率高吗?
一般来说,足月男性新生儿中发病率达2%-4%,在早产儿中发病率达1%-45%,3个月月龄婴儿体重小于2000 g、2000-2500g和2500g时,隐睾发生率分别为7.7%、2.5%和1.41%。
“隐睾”的危害很大,包括:
不育——睾丸是生产精子的地方,它十分“娇气”,对温度的要求很高,而阴囊可以通过自身的收缩和舒张调节其内的温度,使其比腹腔温度低2℃左右,因此是睾丸生长发育的最佳场所。但如果睾丸“住”在了其他地方,就会导致发育异常,生精功能受损,影响生育;
癌变——隐睾发生恶变的概率是正常人的40倍,且位置越高,恶变几率越高;
睾丸扭转——隐睾发生扭转的几率较正常睾丸高21-53倍。
出现“隐睾”,6个月后要尽早治疗!
苏义林表示,胎儿的睾丸通常是在妈妈肚子里3~6个月时下降至阴囊中,如果刚出生时出现隐睾并不一定要立刻干预,很多宝宝出生后,“蛋蛋”还在努力“归位”,大部分隐睾会在出生后3个月内自行下降。但时间越久,睾丸自行下降的能力会越弱,一旦满6个月还没有“归位”,就要尽快到专业医疗机构,及时干预。
手术是治疗隐睾的最好方式,包括:经腹股沟睾丸下降固定术、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Fowler-Stephen手术、经阴囊手术(Bianchi术)等,医生会根据孩子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找到“迷路”的睾丸并“归位”。
苏义林介绍,在孩子18个月时,隐睾的睾丸生殖细胞开始减少,且随着年龄增长,减少越来越快。因此建议在孩子出生后6~12个月进行手术,最晚不要超过18月龄。千万不要认为睾丸可以自己“归位”,而延误干预时机。
苏义林提醒各位家长,隐睾是一种常见病,男孩子出生后,家长要不时给孩子摸一摸,看看孩子的阴囊内有没有“蛋蛋”,或者只有一边有“蛋蛋”。有时宝宝在哭闹时因为提睾肌收缩,睾丸上升会摸不到,这种情况大多是正常的,不用太担心,但如果宝宝在睡觉等放松的时候总摸不到,建议找专业的医生进行检查。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泌尿外科学组.隐睾诊疗专家共识[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8,39(7):484-487.
2.郭应禄,周利群.坎贝尔-沃尔什泌尿外科学第九版[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711-739
(小儿外科 吕文强/文 苏义林/审核)
-
上一篇: “又疼又痒,整夜睡不了觉” !淋巴血浆置换让七旬老人回归正常生活
下一篇:入冬以来感冒发烧就诊孩子居高不下专家建议——孩子持续高烧两天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