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治疗感冒
药膳治疗感冒
药膳治疗感冒
肺脾胃科 郑引水
一、感冒的定义
凡是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导致肺卫失和、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发热、恶寒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称为感冒。其病情轻者称伤风或感冒,病情重者称为重伤风,如在一定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多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感冒也就是感受触冒风邪所致的常见外感疾病。现代医学中上呼吸道感染属于本证范畴现代医学中的流行感冒属于时行感冒范畴 感冒可分风寒感冒 风热感冒和暑湿感冒
二、病因病机
感冒的病因,主要是感受风邪疫毒,特别是在气候突变、寒暖失常、正气虚弱的情况下易发外感风邪疫毒①外感邪气或疫毒:从皮毛或口鼻侵犯人体,使肺卫失和而致。如冬季多属风寒 春季多属风热,夏季多夹秋季多兼燥气,雨季多夹湿邪。如果气候失常,可暑湿使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外感风邪是感冒的主要原因。②正气虚弱,肺卫功能失常:当生活不规律,体质虚弱之时,肺卫调节功能失常,卫表不固,外邪乘人体御邪能力不足,侵袭肺卫,出现卫表及上焦肺系症状。即由于外邪所侵之体虚感冒
三、辨证论治
主要需分清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二者均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风寒感冒主要是外感风寒所致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痛身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等风寒表证。主要症见鼻塞声重,打喷嚏,时流清涕,咽痒,痰清稀色白,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其原因为风寒上受,肺气失宣,故鼻塞声重、流清涕、咽痒、咳嗽。风热感冒主要是外感风热所致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头痛目赤,舌苔薄黄,脉浮数等。其原因为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故身热,微恶风寒,汗出不爽。
一般感冒以青壮年多见,患者形体壮实,没有慢性疾病,诱因多为寒温失调、疲劳过度,证候特点属实证无传染性,病情较轻,病程较短;虚人感冒以老年人多见,患者形体虚弱,多有慢性病,易复发,证候特点虚实夹杂,寒热错综,病情轻重不一,病程较长。
治疗原则
因感冒多为实证,治疗以解表达邪为原则。风寒感冒治以辛温解表为主;风热感冒治以辛凉解表为主;暑湿合感应清暑祛湿;夹湿化燥患者应随症加减;患者病情有入里趋势或兼里证者,应当表里双解;虚人感冒应辨清气、血、阴、阳,治宜益气解表,养血解表,滋阴解表,温阳解表,扶正祛邪兼顾。总之,治疗感冒应以解表为法,但不要发散太过,耗伤精液。除体虚感冒外,不宜早进补益造成留邪,避免内传于里。治疗体虚感冒则应标本兼治,尤其不应单用发汗药,容易重伤肺气。
五、辨证施膳
发散风寒的膳食性味多辛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故以发散风寒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外感风寒所致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痛身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等风寒表证。
组成:杏仁少许,生姜、鲜紫苏、粳米、冰糖。
制法:粳米煮粥至五成熟时,将凉水浸泡20min的杏仁捞出,放入粳米粥中,共煮至八成熟时,将紫苏、生姜片(纱布包)放入锅中共煮,将熟时纱布包弃之,粳米粥用冰糖调味趁热大口食之。
按语:杏仁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功效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生姜辛、温,归肺、脾、胃经,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紫苏辛、温,归肺、脾经,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宽中;粳米甘、平,归脾、胃经,功效益脾和胃、除烦渴;冰糖甘、平,归脾、肺经,功效补中益气、止咳化痰、润肺和胃。诸方合用。共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止咳平喘之功。
发散风热的膳食性味应多辛凉,辛以发散,凉可减轻或消除热性疾病,故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头痛目赤、舌苔薄黄、脉浮数等风热表证。
组成:薄荷、菊花、桑叶、淡豆豉、绿豆、冰糖。
制法:淡豆豉、绿豆置锅中,凉水浸泡2h待用。薄荷、菊花、桑叶用纱布包好,凉水浸泡10min待用。将浸泡后的淡豆豉和绿豆煮至豆粥熟前15min时,将纱布包连同浸泡的水一同下锅,共煮将熟时调入冰糖。
按语:薄荷辛、凉,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淡豆豉辛、甘、微苦、寒,归肺、胃经;功效解表除烦;绿豆甘、寒,归心、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消暑利尿;冰糖甘、平,归脾肺经,功效补中益气、止咳化痰、润肺和胃。诸方合用,共奏疏散风热、除烦止渴、清热解毒、平肝明目之功。
药膳食疗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药食同源、医养同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类药物及食物的功效,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
上一篇: 浅谈糖尿病的中医诊疗
下一篇:敲胆经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