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豚课堂 | 新生儿皮肤惊现红斑!看看医生怎么说

病人教育 0阅读

迎接新生命,本是一件喜悦的事情,但当家长们看到新生儿皮肤表面出现红斑,部分红斑慢慢增厚增大,这份新生的喜悦开始被忧愁占据。


新生儿身上出现的红斑

到底是什么病呢

我们为您答疑解惑


 

-妇幼健康科普-

 

 

新生儿出现的红色胎记,一般主要见于两种疾病,一种是鲜红斑痣,按新的分类方法更名为毛细血管畸形;另一种是血管瘤。两者发病时间、生长方式、发病机理完全不同,这也决定了它们治疗方案不一样。

 

 

一、毛细血管畸形

 

01

临床特点

 

毛细血管畸形一般出生后就出现,表现为形态清楚的鲜红色斑,压之可褪色,激动或受热时颜色明显,安静时颜色变淡,皮疹形态随年龄生长成比例扩大,皮肤镜下可见网状、树枝状或线状毛细血管扩张。

 

 

02

治疗方法

 

1、对于小面积的毛细血管畸形,可采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每月治疗一次,但需多次治疗才能达到较理想的状态。

 

 

 

2、对于大面积的毛细血管畸形,可采用分次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或选择光动力治疗,选择光动力治疗年龄需满1岁,全身麻醉下静脉注射光敏剂后再光照治疗,也需多次治疗才能达到满意效果。

 

 

 

划重点啦!


 

小面积的毛细血管畸形只要是影响美观,出于美观考虑,我们可以采用脉冲染料激光和光动力疗法祛除红斑。

 

但对于发生于头面部的大面积毛细血管畸形,部分患者会出现神经、眼部受累症状,需警惕Struge-Weber综合征,要完善头颅MRI及眼部检查;发生于四肢的大面积毛细血管畸形,部分患者有静脉曲张、软组织及骨肥大的表现,需排除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

 

二:血管瘤

 

01

临床特点

 

血管瘤一般在出生后1周左右开始出现,表面为鲜红斑,皮疹在1岁以内可自发增大、增厚,外观呈草莓状,也叫草莓状血管瘤。1岁后部分瘤体颜色变淡,逐渐萎缩,大部分瘤体可自行消退。皮肤镜下可见瘤体呈鲜红色裂隙样红色团块。

 

 

02

治疗方法  

 

血管瘤按瘤体发病的部位、面积大小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及低风险血管瘤,血管瘤风险等级决定最终治疗方案。

 

1、对于高风险血管瘤(如:面部、腰骶部面积>5cm伴结构异常血管瘤;位于面中部、眼睛、鼻子及口周血管瘤;深在性血管瘤),首选口服普萘洛尔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服药后均能获得满意疗效。

 

 

2、对于中风险区血管瘤(如:面两侧、头皮、手足、皱褶部位血管瘤;躯干、四肢面积>5cm血管瘤),可选择局部激光治疗或外敷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也可采用激光与外敷药物联合治疗。

 

 

 

 

3、对于低风险区血管瘤(躯干、四肢不明显血管瘤),如皮疹较稳定,无明显增大,可定期观察皮疹情况,一般皮疹1岁后进入消退期,如皮疹持续不退或退后遗留毛细血管扩张,也可采取脉冲染料激光治疗。

 

 

 

临床上皮肤出现红色胎记,除了我们以上讨论的毛细血管畸形和血管瘤,也有可能是其它方面血管肿瘤,这需要完善皮肤活检+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和决定治疗方法。

 

阅读完以上的文字,我们对于红胎记有了一定的认识。如果新生儿身上出现红色胎记,那作为家长的您,需要做的事就是尽早带小朋友到医院给医生面诊,避免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


 

图 文丨韦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