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结核病,缘何结果却截然不同?

病人教育 8阅读

结核病,曾经是死亡的代名词,十痨九死,而现如今已可防可治,十痨九愈。究竟是愈,还是死,这关键就在于是否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样患了结核病,有的人“挂”了,有的人却“开挂”了……

 

用药不规范 亲人泪两行

农家姑娘小付快要结婚了,忙着到市里办嫁妆,来回奔波顾不上歇息。几天下来,她觉得自己“感冒”了,发热、咳嗽,有时痰中还带点血丝。因忙于办喜事,小付没去看病,硬撑着办好婚事。后来,她实在受不了才到医院检查,发现得了肺结核。到县慢性病防治院诊治,医生免费给她开了异烟阱、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四种药联合服用。

一开始,小付很听医生的话,坚持每天按时服药,治疗 1 个多月后,病情很快好转,症状减轻到和正常人一样。这时,她以为自己的病已经好了,不再去慢病院取药、检查,也不接医院医生的电话,就自行停药了。

将近两年后的一天,小付的结核病突然发作,大口大口地吐血。她再次来到县慢病院就诊时,检查发现结核菌已把她的肺“吃”了个像乒乓球一样大的洞。此时,医生给她用药却没有任何效果。因为初治时小付没有坚持按要求服完 6 个月的抗结核药,病没彻底治好,体内的结核菌产生了耐药性,导致无药可治。不久,不满 30 岁的她就撒手人世。

 

规范治疗 重拾健康

小李是某县某寄宿制重点高中的高二学生,品学兼优。前段时间,他咳嗽、咳痰了好几天,以为是感冒,但服药后并没好转。有一天,小李忽然想起,之前学校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讲座,他的症状和专家所讲的很相似。他怀疑自己得了肺结核,便主动到县慢病站就医。

医生结合小李的症状和痰液检查、胸片等结果,诊断他得了传染性肺结核。知道这个结果,小李吓傻了,心理上也接受不了。但医生耐心地跟他沟通交流后,小李对结核病有了更加深的认识,也基本卸下了思想负担。由于在痰液里发现了结核杆菌,小李患的肺结核具有传染性,医生告诉他,不能再回学校上课,否则容易传染给其他同学。

办理休学后,小李每天按时、按量服药,定期查痰,完成了6个月的疗程。治疗期间,他还按照医生的嘱咐,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多吃高热量、高蛋白和维生素丰富的蔬菜水果,以补充因结核病所造成的蛋白损失和能量消耗,增强抵抗力、保持肠道通畅。治疗结束后,他咳嗽、咳痰的症状消失,肺部空洞病灶也明显地吸收、愈合。经过医生诊断,他被彻底治愈了。由于小李休学时仍坚持自学以及和同学、老师网上交流,学业基本没有落下。病愈后,他又信心满满地回到久违的课堂,后来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的学府。

 

可防可治 不可忽视

同样的结核病,缘何有不一样的人生呢?这个要人命的结核病,现今已是一种可以明确诊断、药物疗效确切的慢性传染病。在人类发明抗生素以前,结核病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威胁,曾被称为“白色瘟疫”,我国则把结核病称为“痨病”,肺结核称为“肺痨”。过去人们常说的“十痨九死”,是肺结核患者悲惨结局的真实写照。直到1943年链霉素的研发成功才迎来了攻克结核病的真正转机。现在按医生要求规范治疗,联合使用多种药品,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都是可以治愈的。

但是结核病不像普通感冒,几天几周就能好,它的治愈需要患者坚持6~8个月的正规治疗,最忌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果肺结核患者不坚持规律治疗,经常漏服药、间断服药或者擅自停药,患者体内的结核菌就会反复繁殖,导致疾病迁延不愈,形成慢性排菌。在这种慢性的过程中,患者体内的结核菌数量会不断增加,加上不规律服药导致血药浓度不稳定,结核菌容易产生耐药突变,使治疗变得困难,严重者可导致治疗无效死亡,就像小付一样。想来也是很可悲的,一个可防可治的结核病,却终结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对医嘱置若罔闻,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可悲可叹!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一定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我们可以通过养成一些良好的个人卫生减少肺结核的传播,如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到人多的地方戴口罩等。另外,加强营养,提高人体抵抗力,也有助于预防肺结核。如果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艾滋病毒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病人、尘肺病人、老年人等都是容易发病的人群,还应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