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赖彦华
收藏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三级甲等)
主任医师 | 移植科
-
医生简介
医师简介
赖彦华,移植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共党员。2002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2010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进修活体肝移植与小儿肝移植,被评为优秀进修医师。2015年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获得博士学位,师从国际著名肝胆外科、器官移植专家董家鸿院士。
从事器官移植、肝脏外科工作20年以来,已完成上千例肾脏移植、肝脏移植、肝脏肿瘤切除,以及部分多器官联合移植。在器官切取、器官移植外科手术、术后危重症患者的监护及移植术后长期随访维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应用精准肝胆外科范式,将肝移植技术应用于肝切除,开展精准解剖性肝亚段切除、肝叶切除、肝中叶切除、肝三叶切除、尾状叶切除等一系列高难度的根治性肝切除手术。先后参与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国家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研究,主持广西院士工作站能力建设项目一项、广西医疗卫生适宜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项目一项、卫计委自筹资金课题一项。发表论文40余篇。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新型实用专利一项。荣获第一届全军器官移植青年贡献奖、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优秀共产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科技拔尖人才称号等荣誉。
学术任职
广西人体器官移植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围手术期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肾脏移植学分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移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西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西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常务委员
广西医师协会第一届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第九届编辑委员会特约编委
《器官移植》杂志通讯编委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编委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杂志编委
通信地址:广西南宁市桃源路6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邮政编码:530021
电话:0771—2186710(门诊) 0771-2186510(移友之家)
专家出诊特别说明:
1. 移植科门诊设在医院信息科研综合楼8楼,为患者提供挂号、就诊、交费、抽血一站式服务,减少候诊等待时间。
2. 赖彦华主任出诊时间为周二全天。
3. 我院血清药物浓度(环孢素、他克莫司、西罗莫司)检测时间为每周二、周四、周六。
赖彦华:从“0”到“1”,引领我院器官移植走向新高地
近日,随着国家卫生健康委认定我院肝脏、肾脏、胰腺移植资质,标志着我院已拥有心脏、肺脏、肝脏、肾脏及胰腺等全部大器官移植资质。器官移植,是一个神圣而又神秘的事业,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正日益受到综合性大医院的青睐。器官移植技术要求高,能否开展器官移植已成为医院综合实力的象征。我院器官移植工作自2017年以来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一个团队的付出和坚守,这便是我院移植科团队。而带领这个团队不断探索和进取,并取得丰硕成绩的“领头羊”,便是我院移植科负责人赖彦华博士。
从无到有,带领团队艰难“创业”
2019年11月7日下午,时钟指向六点,快到了下班的时间,赖彦华还在办公室里紧张地伏案工作着。每天他的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当天也不例外。上午出专家门诊,下午向领导汇报科室发展工作,和同事商讨病人治疗方案,不知不觉便已到了下班的时间点,但离他真正下班回家却还早得很。
“晚上还得要去分院病房查房,每天都得要去一趟,看看病人情况。忙完回家可能要到十一二点。”赖彦华说。“目前科室就像是一家公司的创业初期,还有着大量琐碎而繁重的工作任务等着大家去完成”。
从无到有,无疑最具挑战。尽管我院的移植工作早在20多年前便已经开展,但因为没有独立科室,移植工作一直没有形成系统,也很难获得长足发展。2017年10月,医院决定设立移植科,邀请赖彦华作为科室负责人带领学科发展。要开展器官移植工作,首先需要成立OPO(器官获取组织)。而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需要连续2年完成5例以上器官捐献才能申请器官移植资质。开科时离年底仅剩2个月时间,前10个月全院没有一例器官捐献案例,面对还是 “一穷二白”的科室,为了能尽快完成捐献任务,赖彦华带着科室成员将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没有手术器械、设备,他们就去买,去兄弟科室借;没有病房场地,就去兄弟科室协调;没有外联单位,就积极跟上级部门申请,最终在2个月时间内成功完成5例器官获取手术,为科室的快速发展赢得了宝贵时间。
正是在赖彦华的带领下,移植科团队仔细钻研,大胆探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2017年开科后不久便开展器官获取工作,建立规范OPO。2018年,董家鸿精准外科与器官移植院士工作站挂靠我院成立,实现我院院士工作站零的突破;同年我院通过国家卫健委脑死亡判定合格医院验收;科室也于当年发表第一篇SCI论文。2019年,科室顺利获得肝脏、肾脏、胰腺移植资质,使我院完全具备心、肝、肺、肾、胰腺五大器官移植资质;今年上半年,移植科门诊量增加幅度排全院第一;11月,在广西首批实现“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的启用。
从落寞到繁华,感恩基层经历助成长
赖彦华出生于河池市罗城县的一个普通干部家庭,谈起自己的成长,他说,有一段“苦难”经历对他来说弥足珍贵,现在回想起来,至今让他念念不忘,也影响了自己的整个价值观和人生观。
1997年,他凭借优异成绩考取了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第一次从山区来到了大城市的他,憧憬着自己光明的前景与未来。然而,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2002年,原以为大学毕业后可以分配到北上广等大城市大医院的赖彦华被分配到了湖南湘西一个偏远深山的军事基地当军医。“这里说是军事基地,其实就是散落在几个山头的简易房子,没有卫星电视、没有自来水,更没有网络和手机信号,一年四季盖被子,冬天大雪封山。”来到部队后,领导的一句“考研政策由两年改为四年”更是让赖彦华的心情跌入谷底。基地生活条件艰苦、枯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感觉自己一身本领没有用武之地,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做与医疗无关的事情,如搞卫生、种菜、帮厨等等,尽管这些让赖彦华感到苦闷,但是他没有因此而消沉。他不仅每天坚持学习医学和英语,还建立起了卫生室,医生护士一肩挑。基层的工作学习环境苦涩而单调,还时常闹出不少笑话:自己新买的专业书籍经常“不翼而飞”,原来是被战士们用来压被子叠“豆腐块”;好不容易买到的手术器械时常出现在车房,甚至是跑到了厨房,原来是官兵们拿着医疗器械去修车,有的还拿到厨房临时当起了菜刀,这让赖彦华有些哭笑不得。条件的艰苦,慢慢消磨了内心的浮躁,也磨砺了赖彦华的品性和毅力。
功夫不负苦心人。一年半后,赖彦华终于等到机会,凭借自己的努力,他从基层抽调到了首府南宁的上级医院。为了能在专业上有所突破,赖彦华选择继续深造。2005年,他到广西医科大学攻读肝胆外科硕士,2010年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进修肝脏移植;2012年,为提高解决疑难疾病和科研能力的问题,他考取了北京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肝胆外科肝移植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国际著名肝胆外科、肝移植专家董家鸿院士,在这里的三年他提高了技术、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自信。
从内到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获好评
对自己和科室要求严格,对病人严谨负责,总是充满着干劲和激情,这是赖彦华给人印象最深的标签。“他对科室的操心可谓事无巨细,对工作绝不拖沓和马虎。”科室护士长韦秋萍说,为了带领好这个刚诞生不久的团队,赖彦华和同事们几乎都没有节假日的概念,都一心扑在了科室的建设和发展上。
虽然工作的事繁冗复杂,但每天不管有多忙,赖彦华都会抽出时间来读文献,听英语,查报告,保持学习求知的劲头。不仅如此,他还要求科室的人每天都要阅读文献,定期发表学术文章,在抓好临床业务工作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学术的建设和发展。他时常说,移植科虽然是外科,但同样也要掌握很多内科的知识,因此不论何时都需要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我。
在病人的眼里,赖彦华更是一个仁心仁爱、高度负责的好医生。由于目前移植科的病房暂时设置在分院,为了方便病人,赖彦华经常自己开车接病人到分院住院。久而久之,他的私家车甚至变成了病人的“交通车”。半年前,有个肝肿瘤患者慕名来我院找赖彦华看病。在仔细查阅资料后,他发现外院腹部MRI胶片存在可疑肿瘤卫星病灶,但报告未见指出。为减少患者费用负担和减少辐射,赖彦华没有让患者在我院重新行腹部CT检查,而是亲自驱车赶到外院,通过调出病人的MRI检查发现,果然和他的猜测一致。手术完成后,患者恢复顺利,避免了因肿瘤残留而再次手术的麻烦。这件事不仅让病人和家属对赖彦华非常感激,同时也让科室的年轻医师敬佩不已。
从事器官移植、肝脏外科工作17年以来,赖彦华已完成上千例肾脏移植、肝脏移植、肝脏肿瘤切除,以及部分多器官联合移植,曾先后获得多种奖项。
-
执业点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三级甲等)移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