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三级甲等)

推荐值:375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五路157号

导航

 科室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成立于1987年,是国内成立较早的急诊专业学科之一,是拥有百余名医务人员,涵盖急诊流水区、急诊抢救区、急诊留观区、急诊输液区、急诊普通病房、急诊监护室(EICU)的完整急救体系,主要承担院内、院外急诊急救及急危重症救治任务,整体综合实力居西北地区前列。

急诊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陕西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主委单位、陕西省ICU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西安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委单位、“大西安”急诊专科医联体主席单位、西安医学会医学科普分会主委单位、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示范中心、陕西省急危重症ECMO联盟单位,是临床硕士、博士授予点。科室共有医师36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6人,硕士以上学历占95%;有博士导师1人、硕士导师3人。先后有13人担任国家级、省市级学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委、秘书及委员等。

急诊科将包括高级心肺复苏术、心脏骤停后综合征多维救治、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术、呼吸支持、有创/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NICOM、Swan-ganz、PICCO等)、床旁即时检验(POCT)、体外膜肺氧合 (ECMO)、体外二氧化碳清除(ECCO2R)、床旁纤支镜检查、床旁超声、床旁血液净化、床旁心电图引导下起搏器植入、脑电波双频监测(BIS)、百草枯中毒早期路径化治疗等在内的先进诊疗方案高质量地运用至日常诊疗中,在多器官功能衰竭、脓毒症、多发伤、中毒、急性心肺功能衰竭等救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广大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病情的精细评估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急诊科承担5/7年制、留学生、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全科医师的教学与培训,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急诊专业住院医师2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师数百名;先后开展多项教学改革项目,发表数十篇教学研究论文,获校教学成果奖1项;举办四届陕西省适宜技术培训班;连续举办了二十届“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并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进行急重症医学学术交流,与台湾地区、澳大利亚、德国、美国等大学教学医院的急诊科和ICU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急诊医学课程于2008年、2009年被评为校级、省级精品课程。

急诊科强调“临床—科研—临床”的发展思路,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及校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包括SCI论文在内的研究性论文20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校级和院级新技术项目十余项,1人入选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支持项目。多人主编或参编了由卫生部、人民卫生出版社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

2014年,赵晓静同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报名前往新疆乌鲁木齐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医疗工作;2015年,张正良同志主动请缨,在3天内即出发远赴世界屋脊西藏阿里地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援藏医疗工作;2019年,古长维同志主动请缨,再次出发远赴西藏阿里地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援藏医疗工作;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张正良、白郑海、杨雪等6名同志驰援武汉。

急诊科先后荣获2020年“陕西省急救复苏核心技能竞赛团体特等奖”、2018年“陕西省急救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6人次获省急救技能竞赛个人奖项、2人获省护理教学竞赛奖项,获“西安交通大学多彩团支部”“西安交通大学五好示范党支部”“院宣传工作先进科室”“院先进党支部”“院优质护理先进集体”等荣誉,涌现出“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长城青年医师一等奖”、“省优秀青年急诊医师奖”、“优秀急诊医师坚守奖”、“优秀教学个人”、“院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等优秀个人。2020年张正良副主任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第19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并当选全国青联委员、陕西省青联委员,2人被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科室2019获“2017-2018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称号,参与的“向日葵计划之护心急救行动”志愿服务项目于2020年荣获“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国铜奖”。

急诊科从医教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已建立起一支反应快速、全面发展的急诊急救队伍,能及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抢救成功率高。随着社会和医院的发展,急诊科将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和质量,向国内一流学科的目标迈进。

 科室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