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读懂低血糖

病人教育 3阅读

在降糖的道路上,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个麻烦的“对手”——低血糖。低血糖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危害不可小觑,但是值得庆幸的是,低血糖并非不可预防,且防重于治。 

一、糖尿病为何还会出现低血糖?

低血糖是糖尿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于糖友们来说,血糖≤3.9mmol/L就属于低血糖的范畴了。发生低血糖时可能会出现心慌、出汗、头晕、饥饿感、全身无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得了糖尿病本应该血糖高,为什么还会出现低血糖呢?”相信不少糖友都会有此疑惑。事实上,导致糖友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很多,如药物作用、饮食不合理、激烈运动、空腹饮酒等。那到底哪些时段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呢?我们来接着看。 

二、预防低血糖,警惕这些时间段!

餐前低血糖

餐前低血糖尤其易发生在午餐前。这是因为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高峰是在餐后半小时,而糖友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延缓,一般在餐后2-3 h才达到高峰。吃完早餐2-3h后,会达到胰岛素分泌的高峰,而这个时候早餐提供的能量已消耗的差不多,血糖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所以此时易出现低血糖。 

感觉到低血糖症状时,糖友应立即监测血糖,如果血糖值≤3.9mmol/L,需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可采用“吃15,等15”的方法来缓解(具体见下图)。如果是药物原因导致的餐前低血糖,可以考虑减少药物剂量,具体需要咨询医生,同时注意密切监测血糖。 

当渡过了低血糖反应之后, 如果离下一餐至少还有一个小时, 建议再吃一些零食,以避免再次发生低血糖。 


夜间低血糖

夜间低血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使用胰岛素不规范或超量;联合用药不当,剂量和维持时间未掌握好;晚餐进食太少,活动后又未补充食物。由于夜间低血糖发生时,糖友一般处在睡眠状态,很难被发现,因而也就更加危险。 

如若糖友在睡眠中因噩梦而惊醒,同时伴有心慌、出汗或者清晨醒来感到头昏无力,内衣、被褥潮湿等现象,就需要多加注意了,这些现象往往意味着夜间曾发生过低血糖。此时,糖友可连续监测接下来两天凌晨2点~3点的血糖,如若监测结果显示低血糖,则一定要告诉医生,请他们帮您调整治疗方案。另外,也可预留晚餐部分食物放在睡前食用,预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特殊时间点低血糖

除了上述时段容易发生低血糖外,一些特殊情况,如空腹饮酒、剧烈运动等,也会引发低血糖。糖友在遇到这些突发状况时,一定要学会自救,不确定是否为低血糖时,别忘了及时监测血糖! 

除此之外,还有两种低血糖的发生并没有相对固定的时间点,这就需要糖友更加密切监测血糖,以便及时发现苗头并有效应对。 

药源性低血糖

服用某些降糖药物,如磺脲类和胰岛素,会导致低血糖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另外还有一些非降糖药物,在单独使用或者和降糖药联合使用时,也会导致低血糖发生。 

 

因此,糖友在就诊时需要主动向医生说明是否有使用其他药物,以供医生参考。在使用降糖药和可致低血糖的药物时,应谨遵医嘱,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及用药剂量,切不可自作主张,同时还应定期监测血糖,做到及时发现、合理治疗。 

  

无症状性低血糖

“无症状性低血糖”是因为屡发低血糖导致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功能降低,发生低血糖时无明显的症状表现。这种低血糖极易因漏诊或误诊而遭意外,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请专业医师合理调整降糖药的种类或剂量,减少低血糖发生的频率和程度,同时密切监测血糖,特别是空腹时的血糖,以便及时发现无症状的低血糖,并予以纠正。 

另外,再叮嘱一句,建议经常发生低血糖的糖友,应该尽早请医生诊断自己频发低血糖的原因,找出诱因,及早预防,同时做好血糖监测才是最佳出路! 

低血糖时吃多少?

一般来说,我们需要摄入的食物热量相当于15-20克葡萄糖的食物就足够了: 

一般在补充含糖食品后15-20分钟症状会缓解,但如果正在使用长效胰岛素或口服长效促泌剂,则需要继续监测血糖情况并进食更多的食物。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进食含糖食物必须在糖友意识清醒的状态下进行,如果身边的糖友已丧失意识,千万不可给他灌食或喂食,以免引起窒息而危及生命,正确的做法是立即送往医院请专业的医护人员紧急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