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异常登记本” 应用在精神科病房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医师教育 11阅读
在精神科病房中,患者既有在精神症状支配下出现的暴饮暴食或拒食,又有挑食、厌食,甚至拣食异物,以及因精神药物的副反应而引起的吞咽困难或噎食等饮食异常,处于极度兴奋状态的病人,体力消耗大,如果营养供应不及时极易导致衰竭,特别在炎热的夏季,机体代谢旺盛,容易导致机体营养缺乏,加重药物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在临床护理服务中,饮食安全管理的任何护理环节问题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1]!为了保证病人正常的营养和热量供给,满足机体营养代谢需要,我科于2007年元月开始运用“饮食异常登记本”对饮食异常精神病人每天的饮食进行管理,每班交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饮食异常登记本”使用
“饮食异常登记本”应置于容易取放处,便于每日餐后当班人员进行登记查阅。当班护士每天必须阅读“饮食异常登记本”,以了解上一班或前一天病人的进食情况,并对当天饮食异常病人的饮食及其处置情况进行登记,提醒下班继续关注并予以处理。护士长或主班护士督促登记本落实情况,从中了解饮食异常病人的饮食状况及当班护士的落实细节,有重点有对象地逐一解决。
二、 “饮食异常登记本”的应用方法
1、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满足病人营养需要
精神科封闭病房中,病人的衣食住行均需要护士看护、督促或协助完成,精神病人饮食安全是精神科护理重点,所以每位护士必须仔细了解每位病人的进食情况及进食喜好,把满足病人的基本营养需要放在护理工作第一位。
2、对饮食异常的病人进行登记
当班护士每天要认真查阅登记本,了解病人进食情况,病人进食时所有上班人员都要全身心投入,仔细观察每位病人进食情况,防止倒食或藏匿,同时防止以餐具伤人或自伤。认真评估每位病人的饮食障碍类型,确定膳食种类,制定护理对策,并做好交接班记录。对暴饮暴食、贪食型病人集体进餐时限制摄入量,对吞咽或咀嚼障碍型病人集体进餐时给予流质、半流或软饭。在“饮食障碍登记本”上记录的内容包括:病人姓名、饮食障碍类型、处理方法、结果评价。如需鼻饲时,需明确记录鼻饲的原因、内容、用量及效果,严格执行饮食医嘱,每日按时、按量、按病情需要给病人适宜的饮食,保证病人营养和电解质的摄入,保证水与电解质平衡,做到病人每日总摄入量不少于3000ml。有文献报道,精神疾病患者的每日摄入量达到3000ml对保障精神疾病康复非常重要。
3、落实监督职责
护士长或主班护士每天早午交班时认真听取护士对病人饮食情况汇报,控制当天进食异常病人的护理质量,提出改进方案,每周一、四与主治医生共同讨论病人饮食护理问题,每周五早晨交班时向病区护士宣布饮食护理措施,坚持每天深入病房,了解病人饮食情况,并与登记本内容进行核对,检查当班护士饮食护理落实情况,作为护士的工作质量考核内容之一。
4、量化考核指标,找出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
护士长每日根据登记本对饮食护理执行不到位、记录不全、漏记、交接不清的护士按照考核标准扣分,对病人饮食监护到位有效,病人营养供给较好的护士予以表扬奖励,并与当月奖金挂钩。
三、 效果
实施“饮食异常登记本”后,饮食异常病人的营养状况大大改善,营养失调人数所占比例由实施前4.7%下降到实施后0.48%。
四、讨论
1、“饮食异常登记本”的应用,加强了环节质量控制力度,避免了盲目性。
以往的护理中,护士对病人的进食情况不重视,不能有的放矢开展饮食护理,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病人饮食中存在的问题,“饮食异常登记本”的应用,把管理重点从“饮食管理”转移到“饮食前管理”,将管理结果变为管理因素、管理过程,使环节质量控制与终未质量控制有机结合,做到科学及时地满足各类饮食异常病人营养需要,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2、落实饮食护理的监督体系
“饮食异常登记本”的应用,完善了饮食护理控制体系,人人参与到病人饮食护理中,班班交接,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使饮食护理工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3、加强了护士工作责任心
“饮食异常登记本”的应用,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为了获取病人完整的饮食信息,护士必须全面了解病史,每天深入到病人中间,全面了解病情及进食情况,为饮食异常病人提供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做好记录为下一班提供参考,出现病人有人管,工作有落实的好局面。
4、为医生治疗提供保障,为护士长量化考核提供依据
精神病人饮食异常对疾病的愈后,医生治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应用“饮食异常登记本”加强饮食管理后,病人营养改善,免疫力增强,耐受性增加,为医生用药治疗提供重要保障,同时针对饮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护士长对护士工作的量化指标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