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故事丨确诊房颤后,为何还要做初步全面的筛查?

病人教育 3阅读

在“72家房颤故事”连载1中,我们说到,70岁的廖伯伯有慢性阻塞性肺病,俗称“老慢支”,但平时的生活不受影响,走走市场买买菜,也能“一盅两件”喝喝茶。但是今年5月份起,气促加重,到了7月份说话字不成句,气上不来。

家里人把他带到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就诊,经过初步的全面筛查后,组织了慢阻肺亚专科、肺血管亚专科以及房颤中心多学科会诊,讨论结果认为房颤是引起廖伯伯这次气促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经医院房颤中心转到了心血管内科继续诊治。

在这里,有朋友会问到,廖伯伯以前有老慢支,即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亚专科医生就诊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为什么要初步的全面筛查?还要进一步做哪些检查呢?怎样诊断房颤呢?为什么还涉及到肺血管专科呢?罗碧辉医生继续来为朋友们一一解答。

为何要进行初步全面筛查?

广州有句俗语,“黄绿医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即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正规的疾病诊治,医生接诊后,要从症状出发,想到隐藏在症状之后的可能的疾病根源。

就拿气促来说,诊断术语为“呼吸困难”。

在医学上引起呼吸困难的病因有很多,按照人体的八大系统划分,排除外伤原因和食物药物中毒因素后,比较常见的原因来自以下五个系统的疾病:呼吸系统(如慢阻肺、胸腔积液、肺血管疾病等)、循环系统(心功能不全,简称心力衰竭,心衰等)、内分泌系统(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泌尿系统(由于肾功能不全加重引起气促症状,简称肾衰)、血液系统(由于贫血引起呼吸困难)。

临床医生在接诊患者后,要通过

① 详细的问诊,尽可能收集以往所有病历资料

② 进行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比如量血压、看面色、听心肺,观脚肿等)

③ 精准制定检验检查方案

因此,对呼吸困难患者的初步全面筛查,并不是单有抽血拍片,更需要先有全面细致的问诊体查。

经过临床医生详细问诊检查后,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根据引起呼吸困难的常见五大系统疾病,选择最合适的检查手段,比如胸片、心电图等。前面所说的廖伯伯正是在心电图检查中,确诊为房颤。

初步的全面筛查,还包括了解机体炎症及有无贫血的血常规、了解肾功能情况的肌酐与电解质检测、了解有无重症的血糖检测等。

当然,根据个体情况的不同,部分患者还需要同时检测肝功能、血脂等项目。

当然,根据个体情况的不同,部分患者还需要同时检测肝功能、血脂等项目。这些检查即便是在基层医院也能实施,许多外地患者或者行动不便的患者,以及因疫情防控等因素不方便前来医院线下门诊的患者,可以在基层医院或当地医院完成上述检查后,通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互联网医院上传所有检验检查结果,专家可以通过线上门诊提供医疗服务,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视频或语音交流,结合上传的病历资料,提供诊治方案。

精准定位后,如何缩小“包围圈”? 

廖伯伯完成了初步全面筛查精准定位后,还需要有进一步的检查,也就是要请“侦探医生”上场来缩小“包围圈”,深入细致的针对发病部位开始“盘查”,即进一步检查和评估。

廖伯伯被诊断为房颤之后,下一步检查方向之一就是要看房颤对心功能的影响,超声结果显示,他不仅心脏功能出现了问题,而且还有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是肺血管的疾病,这就涉及到心血管内科和肺血管亚专科两个团队的通力协作解决问题,专家讨论之后一致认为,首先要对最主要的病因——房颤问题进行规范治疗,这也是转入心血管内科的原因所在。

接下来,转入心血管内科的廖伯伯,还将面临哪些更有针对性的检查和治疗呢?呼吸气促的症状能够得以缓解吗?

敬请期待下一期

“72家房颤故事”连载

罗碧辉医生跟您一起聊房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