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工作人员高温下如何预防中暑

病人教育 1阅读

 

7月中旬以来,艳阳高悬,热浪滚滚,多地气温节节攀升,随着人们防暑意识的加强和措施的改进,普通人群发生中暑的现象已大为减少,但因岗位特殊,从事户外工作的人员仍有很多,徐矿集团作为以煤炭为主导的企业,本身就有相当一部分职工从事建筑安装、电工作业、高压维修、锅炉操作等多项地面工种。他们由于经常处于高温或湿度大的环境中,易发生中暑。在此,徐矿一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李靖提出几点建议,帮助在户外辛苦工作的广大职工安全度夏,远离中暑。
户外工作中暑会出现什么症状?
中暑是指高温或烈日暴晒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以高热、皮肤干燥无汗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李主任介绍,一个正常人的体温,是由脑部的体温中枢来调控,通常以对流、传导和幅射三种形式散热来维持体温。当环境温度过高超过体温中枢控制范围时,它就会丧失正常功能,身体无法排汗,出现皮肤绯红、皮肤干热、意志丧失、头痛、恶心、全身无力、淡忘、休克等症状。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摄氏度)环境中或炎夏烈日暴晒下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且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常易发生中暑。有时气温虽没达到高温,但由于湿度较高(大于60%)和通风不良,也会发生中暑。中暑症状有轻有重:轻者会出现全身疲乏、无力、眩晕、恶心、呕吐、头痛、多汗、心慌、面色潮红、呼吸增快、肌痉挛,体温升高到38℃;或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虚脱表现。重者就会表现为高热,体温在40℃以上,以及无汗、意识障碍、手足抽搐,甚至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等,如果发展成最为严重的热射病,就会导致多脏器衰竭,死亡率较高。因而,中暑尤其是重症中暑不容忽视。
如何预防中暑呢?
李主任谈到,户外引起中暑的原因主要是持续的高热以及在高湿度环境下工作时间过长或为强体力劳动,又没有充分防暑降温措施;另外也与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建议广大户外工作人员做好以下几点,有利于预防户外中暑。及时补充水分:中暑常常是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引起的,尤其在露天作业的人员中,他们通常在暴晒后,猛灌冰水或喝冰冻饮料,解除酷暑,这种不恰当的饮水方法,不但不能补充已丢失的水分,反而会损害健康,诱发中暑,引起胃肠道疾病。正确的饮水方法是,多喝盐开水,还可以喝盐茶水、咸绿豆汤、咸菜汤和含盐汽水等。这样既可消暑解渴,又能及时补充必需的食盐,可以防止脱水引起的痉挛。最好是多喝几次,每次少喝一点,不要喝得过多过快,这样可减少汗液排出,有利于增加饮食。防暴晒气温37℃以上,地面温度通常达到50℃以上,在烈日的暴晒下,地面工作人员要注意防护皮肤被晒伤。高温天气下出去工作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涂防晒用品,防止皮肤受伤。当你感到皮肤发热疼痛时,这就说明皮肤已经接近烫伤的重度灼伤,那么这个时候可以用冰敷烫伤部分,让皮肤感到冰凉。与此同时,当出现头昏时,就要马上停止工作,补充盐开水,吃防暑药品。另外还要合理安排劳动时间,室外作业抓住早晨或傍晚的凉爽时段,中午12点到下午4点温度最高,要减少暴晒时间,即使是必须工作时,持续时间也不宜过长,每过段时间要去阴凉地稍作歇息。做好保护工作很多的地面工作人员都喜欢在热天打赤膊,图凉快,其实这样也容易被晒出问题,户外工作人员最好还是穿宽松的浅色衣服,戴宽边草帽,防止太阳直射头部,外出时最好穿棉、麻类的浅色长袖衣服,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身上要随时准备清凉油等防暑药品。备好防暑药品:出来工作前最好准备点人丹、十滴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降温药品,可预防性服用或在出现轻微症状时服用。保证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恢复疲劳,提高抗热的能力。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能使你的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能有效预防中暑。切记睡眠时不要躺在空调出风口和电风扇前,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对已经出现中暑现象的户外工作人员,该如何进行救助呢?
李主任建议:首先应该迅速将患者脱离高温作业现场,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地方安静休息,松开衣服,喝点含盐的清凉饮料。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的时候,就服点仁丹、藿香正气水(丸)等解暑药物。如遇到重症中暑患者,则必须呼叫医疗急救紧急抢救,患者如能饮水,就要让其喝冷盐开水或其他清凉饮料,以补充水分和盐分。在等候“120”的同时,可用冷水、酒精(白酒)等为患者擦拭身体,现场条件允许的话,就采用冰块在头、颈部和腋下等处为患者冰敷等办法为患者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