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孩子在家很抗拒训练?
最近常有家长问我:“医生,为什么我在家带孩子做训练他总是不配合呢?为什么教他用筷子教了很久就是不会呢?为什么我让他用正确的姿势握笔写字他就是做不到呢?……” 不同的孩子,同样的疑问。今天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康复科作业治疗团队帮你分析,精细动作训练的秘诀是什么,到底该如何为孩子提供正确的精细动作训练。
1.能力与表现孰轻孰重?
大家可能会疑惑,什么是能力,什么是表现。表现即孩子活动时展现出来的状态,比如写字、用筷子、剪纸时是否流畅、灵活、精准等等。能力即身体结构和功能,是表现的基础。
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表现的优劣。
常有家长认为,一定要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这样他才能做到做好。实际上这样的想法换来的却是孩子的抗拒和逃避。
这时家长应该换个角度思考一下,为什么孩子会抗拒、会逃避呢?
其实是由于家长过于强调修正孩子的表现,一味地教孩子写字、剪纸、拿筷子,忽略了良好表现背后需要具备的能力。孩子的能力未达到能够完成活动的水平,导致了孩子抗拒、逃避行为的出现。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如果你的孩子写字时是这样握笔的:拇食指之间无缝隙并呈紧闭状态。那他可能是由于掌内肌力量不足、虎口稳定性差导致错误握笔姿势。
☆如果你的孩子写字时是这样运笔的:手浮在空中,肩部带动肘部和手部移动笔杆运笔。那他可能是肩肘分离运动能力欠佳所致。
综上,我们要懂得找到问题的根源,针对性的训练才更有意义。
2.丰富有趣,增加动机
任何训练都需要动机。把训练能容转变成有趣的小游戏,孩子才会乐于参与。
举个例子:提到两指捏的训练,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家长都带孩子做过捡豆子的游戏。可是捡豆子真的是太无聊了,孩子做几下就不愿配合了。那怎样把这项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又达到训练的目的呢?如果自制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是不是一下子就变得有趣多啦!
3.结合生活,泛化生活
所有的训练的目的都是回归生活,而不仅是为了提升某项技能。同样,所有训练的开展都要结合生活。
我发现家长很喜欢让孩子用筷子或是夹子夹取珠子、豆子…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更好的使用筷子,甚至有家长觉得这是在提升孩子手眼协调的能力。确实这些活动有锻炼到手眼协调,但他背后隐含的能力要求也很多,比如手指的稳定性、手部小肌肉的控制等等。
这种练习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孩子的能力可能还没达到要求,孩子心态崩了,家长心态也跟着崩了;二是生活中孩子很少会真正运用到这项技能,因为生活中我们不会真的去夹弹珠吃。
因此,家长们在进行精细动作训练时要遵循以上原则,这样才能为孩子提供更优质的训练。
小结:
当孩子的表现达不到家长的要求时,我们首先要考虑表现背后隐含的能力问题,找到问题根源,针对性治疗解决问题。如果您看不出孩子的问题在哪里,不要盲目训练,请咨询专业人士进行精准评估后科学治疗。
-
上一篇: 作业治疗家庭指导——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之进食篇
下一篇:在家如何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