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科医学常识
便秘患者早起四部曲
1. 清晨醒来不要着急起床,仰卧平躺在床上,顺时针揉腹部10-15分钟。
2. 起床,喝凉(温)开水500-1000毫升,以身体舒适为准。
3. 适当运动,如做家务。
4. 如有便意,立刻如厕3-5分钟。
肛门直肠疾病的检查体位
1.侧卧位:患者向左侧或右侧卧于检查床上,上腿充分向前屈曲,靠近腹部,使臀部及
肛门充分暴露。为常用的检查和治疗体位。
2.膝胸位:患者跪伏在检查床上,胸部贴近床面,臀部抬高,使肛门充分暴露。适用于检查直肠下部、直肠前壁或身体肥胖的病人。
3.截石位: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两腿屈曲放在腿架上,将臀部移至台边缘,使肛门暴露良好。为肛门直肠手术时常用的体位。
4.蹲位:患者蹲踞并用力增加腹压。为检查脱出性疾病的常用体位,可查到Ⅱ、Ⅲ期内痔、脱肛、息肉痔等。
5.倒置位:患者俯伏于床上,髋关节屈曲,两腿跪于床端,臀部抬高,头部稍低。为肛门直肠手术时的常用体位。
6.弯腰扶椅位:病人向前弯腰,双手扶椅,露出臀部。此种体位适用于团体检查。
肛门直肠疾病的预防
1. 保持大便通畅,每天定时排便,临厕不宜久蹲努责。
2.注意饮食卫生,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以助大便通畅。
3.保持肛门清洁,常用温水清洗肛门,勤换内裤,便纸要柔软,防止擦伤。
4.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促进全身气血流畅和增加肠道蠕动。采用导引法、提肛运动等方法加强肛门功能锻炼,是防治肛门直肠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5.积极治疗易引起痔瘘的高血压病、门静脉高压症、糖尿病等全身疾病,肛门周围的疮、痈、肠道寄生虫病要及时检查与治疗,以防继发肛瘘、肛周湿疹等。
什么是痔?
痔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或肛管下端皮下血栓形成或增生的结缔组织,俗称痔疮。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故民间有“十人九 痔”之说。本病好发于20岁以上的成年人,儿童很少发生。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是指肛门齿线以上,直肠末端黏膜下的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和充血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肛门直肠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好发于截石位的3、7、11点处,又称为母痔区,其余部位发生的内痔,均称为子痔。其特点是便血,痔核脱出,肛门不适感。
外痔发生于齿状线以下,是由痔外静脉丛扩大曲张或痔外静脉丛破裂或反复发炎纤维增生而成的疾病。其表面被皮肤覆盖,不易出血。其特点是自觉肛门坠胀、疼痛、有异物感。由于临床症状和病理特点及其过程的不同,可分为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和结缔组织外痔等。
混合痔是指同一方位的内外痔静脉丛曲张,相互沟通吻合,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体者。多发于截石位3、7、11点处,以11点处最为多见。兼有内痔、外痔的双重症状。
痔的临床表现
1.便血:是内痔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初起多为无痛性便血,血色鲜红,不与粪便相混。可表现为手纸带血、滴血、喷射状出血,便后出血停止。出血呈间歇性,饮酒、疲劳、过食辛辣食物、便秘等诱因常使症状加重。出血严重者可出现继发性贫血。
2.脱出:随着痔核增大,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若不及时回纳,可致内痔嵌顿。
3.肛周潮湿、瘙痒:痔核反复脱出,肛门括约肌松弛,常有分泌物溢于肛门外,故感肛门潮湿;分泌物长期刺激肛周皮肤,易发湿疹,瘙痒不适。
4.疼痛:脱出的内痔发生嵌顿,引起水肿、血栓形成,糜烂坏死,可有剧烈疼痛。
5.便秘:患者常因出血而人为地控制排便,造成习惯性便秘,干燥粪便又极易擦伤痔核表面黏膜而出血,形成恶性循环。
内痔的分度
Ⅰ度: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
Ⅲ度:偶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Ⅳ度:偶有便血,痔脱出不能还纳,多伴有感染、水肿、糜烂和坏死,疼痛剧烈。
什么是息肉痔?
息肉痔是指直肠内黏膜上的赘生物,是一种常见的直肠良性肿瘤。其临床特点为:肿物蒂小质嫩,其色鲜红,便后出血。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种,前者多见于儿童,后者多见于青壮年,息肉多数为腺瘤性。很多息肉积聚在一段或全段大肠称息肉病。部分患者可以发生癌变,尤以多发性息肉恶性变较多。
什么是肛隐窝炎?
肛隐窝炎是肛隐窝、肛门瓣发生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又称肛窦炎,常并发肛乳头炎、肛乳头肥大。其特点是肛门部不适和肛门潮湿有分泌物。肛隐窝炎是肛周化脓性疾病的重要诱因,因此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什么是肛痈?
肛痈是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相当于西医学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学对本病也有不同的称谓,如脏毒、悬痈、坐马痈、跨马痈等。其特点是多发病急骤,疼痛剧烈,伴高热,破溃后多形成肛漏。
什么是肛漏?
肛漏是指直肠或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瘘管,也称肛瘘。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管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也有仅具内口或外口者。内口为原发性,绝大多数在肛管齿线处的肛窦内;外口是继发的,在肛门周围皮肤上,常不止一个。肛漏多是肛痈的后遗症。临床上分为化脓性或结核性两类。其特点是以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为主要症状,并可触及或探及瘘管通到直肠。
肛瘘的主要症状
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和不同性别,但以成年人为多见。通常有肛痈反复发作史,并有自行溃破或曾作切开引流的病史。
1.流脓:局部间歇性或持续性流脓,久不收口。一般初形成的漏流脓较多,有粪臭味,色黄而稠;久之则脓水稀少,或时有时无,呈间歇性流脓;若过于疲劳,则脓水增多,有时可有粪便流出;若脓液已少而突然又增多,兼有肛门部疼痛者,常表示有急性感染或有新的支管形成。
2.疼痛:当瘘管通畅时,一般不觉疼痛,而仅有局部坠胀感。若外口自行闭合,脓液积聚,可出现局部疼痛,或有寒热;若溃破后脓水流出,症状可迅速减轻或消失。但也可因内口较大,粪便流人管道而引起疼痛,尤其是排便时疼痛加剧。
3.瘙痒:由于脓液不断刺激肛门周围皮肤而引起瘙痒,有时可伴发肛周湿疮。
什么是肛裂?
肛管的皮肤全层纵行裂开或形成溃疡者称肛裂。本病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肛裂的部位一般在肛门前后正中位,尤以后位多见,位于前正中线的肛裂多见于女性。临床上以肛门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为主要特点。中医将本病称为“钩肠痔”、“裂痔”等。
肛裂临床表现
(1)疼痛:周期性疼痛是肛裂的主要症状,常因排便时肛管扩张刺激溃疡面,引发撕裂样疼痛,或灼痛,或刀割样疼痛,持续数分钟后减轻或缓解,称为疼痛间歇期,时间一般在5分钟左右;随后括约肌持续性痉挛收缩而剧烈疼痛,可持续数小时,使病人坐卧不安,十分痛苦,直到括约肌疲劳松弛后,疼痛逐渐缓解,这一过程为肛裂疼痛周期。病情严重时,咳嗽、喷嚏都可以引起疼痛,并向骨盆及下肢放射。
(2)出血:大便时出血,量不多,鲜红色,有时染红便纸,或附着于粪便表面,有时滴血。
(3)便秘:病人多数有习惯性便秘,又因恐惧大便时疼痛,不愿定时排便,故便秘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什么是脱肛?
脱肛是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以直肠黏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弛。相当于西医的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分度
1.一度脱垂:为直肠黏膜脱出,脱出物淡红色,长3—5cm,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行回纳。
2.二度脱垂:为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长5—10cm,呈圆锥状,淡红色,表面为环状而有层次的粘膜皱襞,触之较厚,有弹性,肛门松弛,便后有时需用手回复。
3.三度脱垂: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达10cm以上,呈圆柱形,触之很厚,肛门松弛无力。
什么是锁肛痔?
本病是发生在肛管直肠的恶性肿瘤,病至后期,肿瘤阻塞,肛门狭窄,排便困难,犹如锁住肛门一样,故称为锁肛痔。相当于西医的肛管直肠癌。《外科大成》中说: “锁肛痔,肛门内外如竹节锁紧,形如海蜇,里急后重,便粪细而带扁,时流臭水……”。对本病的症状和预后作了详细的描述。本病的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偶见于青年人,其早期特点是便血、大便习惯改变。
锁肛痔临床表现
初期表现为直肠黏膜或肛门皮肤一突起小硬结,无明显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一系列改变。
1.便血:是直肠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大便带血,血为鲜红或暗红,量不多,常同时伴有黏液,呈持续性,此时常被误认为“痔疮”。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有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粪便中有血、脓、黏液,并有特殊的臭味。
2.排便习惯改变:也是直肠癌常见的早期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便意频繁,有排便不尽感等。有时为便秘,同时肛门内有不适或下坠感。
3.大便变形:病程后期因肠腔狭窄,粪便少,大便形状变细、变扁,并出现腹胀、腹痛、肠鸣音亢进等肠梗阻征象。
4.转移征象:首先是直接蔓延,后期穿过肠壁,侵入膀胱、阴道壁、前列腺等邻近组织,若侵及膀胱、尿道时有排尿不畅及尿痛、尿频。侵及骶前神经丛时,在直肠内或骶骨部可有剧烈持续性疼痛,并向下腹部、腰部或下肢放射。另外,可经淋巴向上转移至沿直肠上静脉走行的淋巴结。约10%-15%的患者在确诊时癌症已经过门静脉血行转移至肝脏,出现肝肿大、腹水和黄疸等。晚期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全身衰弱无力、贫血、极度消瘦等恶病质表现。
-
上一篇: 药王孙思邈留给后世的防痔“秘术”
下一篇:见便血,莫要慌!一篇文章带你了解“便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