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晕厥,如何处理?
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意识不清就诊的患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短暂意识丧失,考虑晕厥,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晕厥的相关知识。
晕厥是指大脑短暂低灌注引起的一过性意识丧失,其特征为突发、短暂、一过性,可自行完全恢复。非大脑低灌注引起的短暂意识丧失不属于晕厥范畴。临床上需与其他一过性意识丧失如癫痫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癔症等鉴别。
一、晕厥定义五要素:
(1)晕厥一定伴有意识丧失:晕厥时一定伴有意识丧失,如通过病史采集,确定患者意识清楚,或仅为跌倒而不伴有意识丧失,可除外晕厥。
(2)晕厥伴有肌张力丧失:晕厥时伴有肌张力丧失,患者常不能维持站立姿势,而发生跌倒,甚至会发生严重摔伤。反之不然,肌张力丧失时不一定是晕厥,如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3)晕厥时意识丧失是短暂的:晕厥时意识丧失常发作迅速,可伴有前驱症状,意识丧失的时间是短暂的,常短于5分钟。长时间的意识丧失叫做昏迷,而不能称之为晕厥。
(4)晕厥可自行恢复:晕厥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患者可自行恢复,常为完全恢复,如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的意识丧失,经人工心肺复苏才能恢复,叫做猝死生还,而不是晕厥。
(5)晕厥的本质是短暂的大脑低灌注。
二、常见晕厥的分类与鉴别:
(1)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
(2)体位性低血压性晕厥:起立时收缩压异常减低。
(3)心源性晕厥:为晕厥原因的第二位,也是危险性最高、预后较差的一类晕厥。
(4)脑源性晕厥:比较少见,如严重脑动脉闭塞,脑血管痉挛(如高血压脑病),动脉炎,主动脉弓综合征,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基底动脉型偏头痛等。
(5)其他:如低血糖,过度换气,严重贫血,高原缺氧等。
三、病史采集:
•明确患者原发疾病(本次入住神经科的主要病因);
•晕厥前驱症状或有无诱因;
•晕厥发作特点(发生速度,持续时间等)及有无后遗影响;
•关注伴随症状与体征;
•询问患者既往疾病史,有无相同发作史和家族史;
•掌握患者近阶段的用药情况。
四、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评估(发作时关注血压和脉搏,发作间期应测量卧立位血压),重点行神经系统和心脏以及外周血管查体。
五、辅助检查:
(1)心电图:心电图对心源性晕厥者意义重大,如病理性Q波提示心梗,QT间期延长提示LQT综合征等;部分患者可发现二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甚至发现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
(2)颈动脉窦按摩:如颈动脉窦按摩诱发心脏停搏>3s,或血压下降>50mmHg,表示颈动脉窦按摩实验阳性,提示颈动脉窦高敏感综合征。
(3)卧立位血压:卧位转立位的3分钟内监测血压的变化,如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或者收缩压下降至低于90mmHg,伴或不伴有晕厥者,为卧立位血压实验阳性,提示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
(4)直立倾斜实验:倾斜体位,必要时可加用硝酸甘油或肾上腺素诱发,阳性结果包括心率抑制性、血压抑制性和混合性,阳性结果提示血管迷走性晕厥。
(5)超声心动图和其他心脏影像学检查:如心脏CT和MRI等,可提供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客观信息,明确有无心肌肥厚、瓣膜狭窄,准确评估射血分数等心脏功能。
(6)心电监测:对于心律失常,尤其发作不频发的心律失常导致的晕厥,长程Holter,甚至植入式Holter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7)运动实验:运动中出现的二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常提示传导系统的病变,即传导阻滞导致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是晕厥的病因。
(8)心脏电生理检查:通过有创电生理检查,可以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及快速性心律失常导致的晕厥进行诊断,并进行危险分层和治疗。
(9)心脏导管:了解冠脉病变,进行缺血再灌注治疗。
六、各型晕厥如何治疗:
(1)神经介导性晕厥:治疗手段包括物理负压训练、倾斜训练、应用β受体阻滞剂、茶碱、SSRI等药物。部分心脏抑制型的患者可植入起搏器预防晕厥发作。
(2)体位性低血压:生活方式的调整是治疗的关键。应用弹力袜、多饮水、补充盐分等可起到一定作用。米多君可对部分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起到治疗的作用。
(3)心源性晕厥:
①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停、窦缓、房室传导阻滞等,需植入起搏器治疗;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导致晕厥者需植入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部分室上速伴快心室率导致晕厥,如房颤伴预激,可通过导管射频消融进行治疗。
②冠脉疾病:可通过心导管进行血运重建治疗。
③心肌病、瓣膜病等心脏结构异常导致的晕厥:针对病因进行手术治疗。
七、小结:
晕厥是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一大急症,需要临床医生仔细鉴别,尽快做出判断,尽早实施相应治疗,使患者更早获益。
-
上一篇: 甲状腺功能异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床应对指南
下一篇:腮腺腺淋巴瘤临床病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