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选择和佩戴口罩

医疗资讯 1阅读

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为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因暴露在高密度气溶胶下而传播,故正确选择和佩戴口罩是阻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且冬季已至,既要面对雾霾,又要预防流感,口罩显然成了人们生活的刚需品。但是,如果选择不当,就会造成防护不足或防护过度,那么面对市场上种类繁多的口罩,医护人员和大众应该如何科学选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各类口罩的神秘面纱吧!

1市场上常见口的区别

1、按防护作用划分


备注:“×”代表否或不能;“√”代表是或可以。

2、按执行标准和过滤效率划分

2、按执行标准和过滤效率划分

2N95、KN95、FFP2、3M是什么意思?

1.N95、KN95、FFP2均为过滤效率的代号,而医用口罩除了关注颗粒物的过滤效率之外,还关注微生物指标、环氧乙烷残留量、阻燃性能等指标。

2.N系列:防护非油性悬浮颗粒无时限;R系列:防护非油性悬浮颗粒及汗油性悬浮颗粒时限8h。P系列:防护非油性悬浮颗粒及汗油性悬浮颗粒无时限。                    

3.“95”、“99”、“100”是指0.3um颗粒进行测试时的过滤效率水平。

4.“3M”只是一个口罩品牌,有多种型号,并不是所有的3M口罩都能达到N95防护要求。

3医用防护口罩的正确佩戴与使用注意事项

1.佩戴前应先洗手。对口罩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舒适度和耐用性,要求重量轻、鼻夹不易脱落,头带不容易松垮或过分绷紧、口罩不易塌陷、鼻夹或头带固定牢固,对皮肤没有刺激性等。

2.分清楚口罩的内外、上下,要尽量使口罩与面部有良好的密合。充分展开并根据自己的脸型调整好口罩的位置。然后用两手食指沿着口罩的上缘按压鼻夹、确保与脸部密合。没有呼气阀的可进行正压密闭性检测:将双手完全盖住口罩,然后呼气。口罩应向外轻轻膨胀。如果感觉气体在面部及口罩间有泄漏,应重新调整口罩位置并调节鼻夹。

3.佩戴完成后需要完成八组动作进行检测,包括:①正常呼吸(60s)正常站立姿势;②深呼吸(60s)正常站立姿势,做深呼吸(如在努力工作);③左右摇头(60s)轻微摆头,动作舒缓并重复该动作;④上下摇头(60s)抬头并低头,过程可以持续几秒,重复该动作;⑤大声讲话(60s)正常站立姿势,大声、清楚地缓慢朗读某段文字;⑥咧嘴笑(15s)微笑使面罩产生泄漏,在下一个动作前面罩恢复密合;⑦弯腰碰脚尖(60s)当正常呼吸时弯腰并触摸脚尖;⑧正常呼吸(60s)站直并正常呼吸。总的适合因子≥100为适合性检验通过,否则为检验不通过。

4.工作期间要保护口罩不变形,不破损、不出现缝隙;佩戴过程中不能触摸口罩的外面,更不能捏压口罩,会促使含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向深层渗透。摘除口罩时应拉紧耳带和头带,使其以稳定的状态离开面部,避免粗暴摘取导致口罩的翻转抖动使致病颗粒飞溅或漂浮到空气中。

5.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6h-8h,遇到口罩出现明显污染、表面或部件损毁、呼吸阻力明显变大、各种原因导致与面部无法密合、使用时长超过建议时长等均需要及时更换。

6.健康人群佩戴过的口罩丢弃时,用剪刀剪断耳带后按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即可。如果是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佩戴过的口罩,应视为医疗废弃物,严格按医疗废弃物有关流程处理。

4口罩选择和佩戴误区

1.只遮住口,不遮鼻子。有些人不习惯佩戴口罩,觉得闷气,就将口罩遮住嘴巴,鼻子还露在外面,口鼻是相通的,这样佩戴其实跟没戴是一样的,根本起不到防护作用。

2.有洁癖,戴口罩时不敢让嘴唇和口罩内层接触,后缩下巴。长时间这样下去,容易造成颞下侧关节紊乱,引起关节区疼痛,下颌运动障碍等。

3.长时间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连续使用寿命不超过4h,被口气或液体弄湿后应立即更换。KN95级别以上的口罩理论上可连续佩戴48h以上。但是考虑到病毒的负载量及综合性能,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病房内工作的医务人员最好每4h更换,最多不超过8h。

4.佩戴2个或2个以上的口罩。多层口罩并不能提高滤层的防护能力,反而会增加呼吸阻力,带来额外的不适感。

5.KN95/N95口罩防护能力强。KN95/N95等工业防护口罩呼吸阻力较大,可能导致老年、特别是患有心肺疾病等呼吸功能较弱患者出现缺氧症状,故不推荐使用,建议可选用符合GB/T32610-2016《日常防护口罩技术规范》的日常防护口罩。儿童应佩戴儿童型号的口罩,3岁以下的儿童不建议佩戴任何种类的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