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来做客】援非,我的涤故更新之旅
病人教育 2阅读
近日,我院第10批援加纳中国(广东)医疗队队员、骨科郑创义医生上线汕头电台《医生来做客》节目,与听众们分享他的援加故事。
从某种角度来说,因为平时的工作繁忙以及依托于固定的医疗单位,我希望在平淡的生活中,能添加一些佐料。2020年3月31日,我看到了广东省卫健委下达的关于选派第10批援加纳医疗队的通知,当即报了名,经过层层选拔,我最终通过了各种考核,成为广东省第10批援加纳医疗队中的一员。
从2020年6月14日脱产进入集训开始,直至2022年4月2日解除隔离、回到自己的小家庭,共计600多天,这一路走来,至今思忖仍觉如做梦一般,虽有惊吓和艰辛,但也不乏欣喜和收获,心灵如同在大西洋洗濯了一番。
在开始讲述我的经历之前,先带大家了解一下加纳这个国家和我们援助的那个医院的概况。
极度落后的医疗环境
虽然在启程之前有多渠道的宣教,我对加纳的工作环境已有心理准备了,但是当真正到达那里当看到实际的设施条件后,还是有些惊讶。
感触特别深的是医疗硬件问题。这里没有CT,更没有磁共振。连很多基本的抽血检查,都得送到外面的机构去。路途遥远,检查结果回报滞后,常常耽误了病情的诊断。
手术室是外科医生的主要工作场所。当进入手术室后,我们更是摇头叹息不已:所有的医疗器械,基本上已是接近报销边缘。剪刀无法剪线,钳子夹不住组织,没有吸引器,手术灯灰暗,器械生锈等等......我们无法想象在这种条件下,如何保证手术质量。
哭笑不得的是,因为无菌条件落后,我们在手术中间还得时不时下来打蚊子、赶苍蝇——这种事情,在国内都是天方夜谭的。
停水停电是常态,连正常的手术前刷手也难以保证。医疗物资缺乏,更是匪夷所思。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我曾经在急诊外科接诊一个开放性骨折的病人,伤口鲜血直流。正常这种情形下,应该是赶快敷料覆盖后包扎起来的。但是当我和当地的医生说完后,他们居然开处方叫病人自己去医院外面购买纱布和绷带,等上个钟头、材料购买回来后才进行处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医院缺乏资金,没有储备消耗品。
正是如此,因为耽误治疗而导致病情恶化、死亡的不少,伤口的感染率更是居高不下。
在当地骨科开展工作的情况
在我们到达前,受援医院中加友好医院并没有设置骨科,加纳期间我协助受援医院创立了骨科专业,实施了多例手术,其中包括高难度的截肢术(合并严重并发症、高龄、严重感染)、骨折切开内固定术、骨折复位石膏固定术、骨髓炎手术、肌腱缝接、体表肿块切除等术式。同时全力保障当地华人华侨健康,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提供健康咨询、保健工作等。
援加记忆中比较深刻的一名病人
在加纳期间,我们曾经遇到一位大面积烧伤的同胞来求诊。当时加纳新冠的疫情非常严峻,加上背井离乡、语言不通、缺医少药等问题,患者的治疗非常棘手。好在我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烧伤科医生,在这方面还是有一定的经验,于是决定接手这名患者,为他提供医疗救助。
当地和谐的医患关系
或许是因为当地人认为生老病死皆是上帝的安排,所以患者的心态非常随和,他们对医生都是毕恭毕敬、言听计从的。这样,容易产生两种结果。
一种,是医生能依据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心无旁骛地治疗,从而在当前的实际情况下采取最优方案,获得最大的产出。另外一种,是医生容易固执己见、不思进取,或者责任心不足。
我们在中加友好医院曾多次观摩或者和合作手术,感觉他们所采取的术式都是非常落后,或者已经接近淘汰的。这在国内会受到同行的谴责的。
有些医生的责任心不强,所以他们脑海中缺乏“急诊”这个词,常常没有对急症、危症的病人及时处理。外科团队的手术日是每周一、三、五,我们经常在平诊做的是急诊应该做的手术。我骨科的也常常碰到骨髓炎拖了好几天才手术的病例。
以前我非常羡慕医生占绝对主导的医患关系,但是我现在觉得医患关系最好的模式应该是合作、信任的模式。医改总是不能让人满意的,但是我们国家这一路走来,我觉得都是努力地在靠近本质。
同心协力的医疗队
在出发之前,我对我们医疗队在国外的医疗援助工作是非常担心的。担心是否可以和睦共处,是否可以同心协力,是否能服从安排,是否能安心工作……
但是后来的发展证实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了。
作为医疗队的大后方之一,附一院急队员之所急、想队员之所想,全方位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让我们安心在外进行医疗援助工作。而前方的庄队长,统筹全局、克服酷暑、传染病威胁、居食环境恶劣等种种困难,带领全体队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医疗队协助当地医院创办了骨科,开展了普外、骨科多种重大、新手术,填补了项目空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引进新理念,极大的提高了当地医院的医疗水平。加强培训,提升他们的危重病例救治能力。重视门诊和影像工作,争取更大的医疗辐射范围。举办多场教学活动,旨在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更值一提的是,在加纳的一年,仍是新冠肆虐的时期。我们队员采取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弘扬爱国爱乡情怀和志愿者精神,勇于奉献,不惧困难,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做好患病同胞的救助与帮扶,完成了大量医疗援助工作。
队员们所体现出来的同心同德、团结互助、积极拼搏的精神,至今仍让我感动不已。
对我们每一位队员来说,援外是一项光荣的任务,更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未经磨砺的灵魂没有深度,没有风暴的海洋是池塘。这次的援非之旅,让我心灵多方面得到了洗礼。
郑创义
副主任医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二区副主任,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肩肘部运动医学会(潮汕)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肩肘运动医学规范化救治培训基地常务委员,第二届广东省医师协会骨关节医师分会第2届委员会膝关节专业组委员,广东省第10批援加纳医疗队组织委员,2020年、2021年汕头大学优秀党员。从某种角度来说,因为平时的工作繁忙以及依托于固定的医疗单位,我希望在平淡的生活中,能添加一些佐料。2020年3月31日,我看到了广东省卫健委下达的关于选派第10批援加纳医疗队的通知,当即报了名,经过层层选拔,我最终通过了各种考核,成为广东省第10批援加纳医疗队中的一员。
在开始讲述我的经历之前,先带大家了解一下加纳这个国家和我们援助的那个医院的概况。
极度落后的医疗环境
虽然在启程之前有多渠道的宣教,我对加纳的工作环境已有心理准备了,但是当真正到达那里当看到实际的设施条件后,还是有些惊讶。
感触特别深的是医疗硬件问题。这里没有CT,更没有磁共振。连很多基本的抽血检查,都得送到外面的机构去。路途遥远,检查结果回报滞后,常常耽误了病情的诊断。
手术室是外科医生的主要工作场所。当进入手术室后,我们更是摇头叹息不已:所有的医疗器械,基本上已是接近报销边缘。剪刀无法剪线,钳子夹不住组织,没有吸引器,手术灯灰暗,器械生锈等等......我们无法想象在这种条件下,如何保证手术质量。
哭笑不得的是,因为无菌条件落后,我们在手术中间还得时不时下来打蚊子、赶苍蝇——这种事情,在国内都是天方夜谭的。
停水停电是常态,连正常的手术前刷手也难以保证。医疗物资缺乏,更是匪夷所思。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我曾经在急诊外科接诊一个开放性骨折的病人,伤口鲜血直流。正常这种情形下,应该是赶快敷料覆盖后包扎起来的。但是当我和当地的医生说完后,他们居然开处方叫病人自己去医院外面购买纱布和绷带,等上个钟头、材料购买回来后才进行处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医院缺乏资金,没有储备消耗品。
正是如此,因为耽误治疗而导致病情恶化、死亡的不少,伤口的感染率更是居高不下。
在当地骨科开展工作的情况
在我们到达前,受援医院中加友好医院并没有设置骨科,加纳期间我协助受援医院创立了骨科专业,实施了多例手术,其中包括高难度的截肢术(合并严重并发症、高龄、严重感染)、骨折切开内固定术、骨折复位石膏固定术、骨髓炎手术、肌腱缝接、体表肿块切除等术式。同时全力保障当地华人华侨健康,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提供健康咨询、保健工作等。
援加记忆中比较深刻的一名病人
在加纳期间,我们曾经遇到一位大面积烧伤的同胞来求诊。当时加纳新冠的疫情非常严峻,加上背井离乡、语言不通、缺医少药等问题,患者的治疗非常棘手。好在我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烧伤科医生,在这方面还是有一定的经验,于是决定接手这名患者,为他提供医疗救助。
但是当真正接手后,才知道其中的挑战性非常大。首先是如何购买到烧伤科的外用药和敷料。经过协助他们多方联系后,才从各个大药房、医院获取到了材料。其次是烧伤患者对居住环境的高要求。我们因地制宜,帮忙改造他们的宿舍,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患者居住的距离比较远,每次上门换药,我们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
当地和谐的医患关系
或许是因为当地人认为生老病死皆是上帝的安排,所以患者的心态非常随和,他们对医生都是毕恭毕敬、言听计从的。这样,容易产生两种结果。
一种,是医生能依据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心无旁骛地治疗,从而在当前的实际情况下采取最优方案,获得最大的产出。另外一种,是医生容易固执己见、不思进取,或者责任心不足。
我们在中加友好医院曾多次观摩或者和合作手术,感觉他们所采取的术式都是非常落后,或者已经接近淘汰的。这在国内会受到同行的谴责的。
有些医生的责任心不强,所以他们脑海中缺乏“急诊”这个词,常常没有对急症、危症的病人及时处理。外科团队的手术日是每周一、三、五,我们经常在平诊做的是急诊应该做的手术。我骨科的也常常碰到骨髓炎拖了好几天才手术的病例。
以前我非常羡慕医生占绝对主导的医患关系,但是我现在觉得医患关系最好的模式应该是合作、信任的模式。医改总是不能让人满意的,但是我们国家这一路走来,我觉得都是努力地在靠近本质。
同心协力的医疗队
在出发之前,我对我们医疗队在国外的医疗援助工作是非常担心的。担心是否可以和睦共处,是否可以同心协力,是否能服从安排,是否能安心工作……
但是后来的发展证实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了。
作为医疗队的大后方之一,附一院急队员之所急、想队员之所想,全方位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让我们安心在外进行医疗援助工作。而前方的庄队长,统筹全局、克服酷暑、传染病威胁、居食环境恶劣等种种困难,带领全体队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医疗队协助当地医院创办了骨科,开展了普外、骨科多种重大、新手术,填补了项目空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引进新理念,极大的提高了当地医院的医疗水平。加强培训,提升他们的危重病例救治能力。重视门诊和影像工作,争取更大的医疗辐射范围。举办多场教学活动,旨在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更值一提的是,在加纳的一年,仍是新冠肆虐的时期。我们队员采取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弘扬爱国爱乡情怀和志愿者精神,勇于奉献,不惧困难,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做好患病同胞的救助与帮扶,完成了大量医疗援助工作。
我们的优秀工作得到多方赞扬,受到包括驻加大使馆、国家卫健委等在内的多次嘉奖。
队员们所体现出来的同心同德、团结互助、积极拼搏的精神,至今仍让我感动不已。
对我们每一位队员来说,援外是一项光荣的任务,更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未经磨砺的灵魂没有深度,没有风暴的海洋是池塘。这次的援非之旅,让我心灵多方面得到了洗礼。
每次归程,都是为了更好出发,我正在期待着人生的下一个征途。
-
上一篇: 【医生来做客】放射影像科:医疗一线工作的“侦察兵”
下一篇:【医生来做客】关爱你的肠道,关注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