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读分享】关于心理咨询的几种误解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接纳和使用。同时也有很多人对心理咨询存在一定的误解,想了解更多关于心理咨询的知识,那我们对心理咨询的误解该如何解释,什么情况下可以进行心理咨询。
1
心理咨询中常见的误解
1 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去做心理咨询
人们寻求心理咨询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些人寻求心理咨询是因为情绪或行为困扰,而有些人是想通过心理咨询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重大转变(如辍学、离异、丧亲等)。
很多人会觉得选择心理咨询是失败的、不man的、懦弱的,但事实上,人人都能从心理咨询中获益,从而成为更好的问题解决者。在敢于面对内心的痛苦,尝试改变和理解自己时,能向外寻求帮助是一种智慧的表现,也是一个勇敢的决定。
2 心理治疗就是找个人说说话、聊聊天
心理治疗的过程的确以谈话为主要载体,但又不仅限于“谈话”。心理治疗中的谈话是基于医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专业理论,是一个科学而严谨的过程,谈话背后都有专业性和科学性“假设”。一个专业受训并有丰富临床经验心理咨询师能将焦点集中在来访者的需求上,比如缓解症状、解决问题或改变生活方式。这会让你体验到一种新型的互动关系,以便运用在咨询室以外的地方,这样的支持与帮助会与亲朋好友的聊天不太一样。亲友关系常是一种互助互利的人际关系,而心理咨询是完全为来访者利益服务的。
3 心理咨询就是灌鸡汤/思想教育
当你感情绪低落时,心灵鸡汤会告诉你:“不要悲伤,要坚强,要微笑,你一定能成功!”而专业的咨询师不会和你提建议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也不会对你有成见,更不会去评判你。心理咨询师会允许你的悲伤,接纳你的情绪,并且引导你面对自己的情绪,更能客观识别你的行为或者思维模式,和你一起探讨情绪背后的原因和应对这种情绪的合理方式。
4 好的心理咨询,能立竿见影
在心理咨询中,每个人的步调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求助者可能在数周心理咨询面谈后有所改善,有的求助者可能需要数月或者数年才有所改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情绪/行为问题不是短时间或单因素而形成的,所以期待一两次的咨询就能完全解决问题也是不切实际的。但心理咨询的目的是让你更有力量地发展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让你永远成为来访者。
5 心理咨询就是“催眠”
“催眠”、“家排”等只是教咨询师学习某种心理咨询技术。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可能会使用多种心理咨询技术,而技术并不等同于咨询。不同的心理咨询师会有其个人偏好的理论流派取向,而无论是哪种理论流派,都能帮助心理咨询师理解他们的来访者,并从中发展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大部分的咨询师都不会将自己局限于某种流派,而是根据不同的来访者来调整方案。
6 精神疾病患者不想服药,那就做心理治疗吧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是精神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对于中度以上的精神疾病,药物治疗是基础,联合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是常态,但是不能只使用心理治疗。精神疾病,尤其是重性精神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等,都具有病理生理因素,是需要药物干预的,而且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当然,如果病情达到了临床痊愈并完成了维持期的治疗,是否用药或停药,这该由精神科医师来评估判断,不是心理治疗师决定的。
7 我想和我的治疗师交个朋友,有事没事出来聚聚
心理治疗是一个科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同于其他医学治疗手段的特殊过程,治疗师和来访者在工作期间会有大量的心理信息交换,来访者在成长中会阶段性地把治疗师当成比较重要的人,双方在心理上是比较“亲近”的。正因为这种特殊性,心理治疗需要遵循严格的伦理设置,一般而言,在治疗中和治疗结束后的两年内,治疗师和来访者不能建立治疗关系以外的关系,避免形成剥夺性关系,从而伤害到来访者。因此,治疗师不和您交朋友,是一种专业性的表现。相反,如果治疗师在治疗以外和您联系、交流,甚至聚会,说明治疗师不够专业,违背了职业伦理。
2
什么情况下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呢?
当你意识到自己具有以下特征时,就可以考虑预约心理咨询了:
1
情绪上
长期沉浸在无助感或悲伤中
过分忧虑,总觉得会发生糟糕的事
总处于紧张状态
想从情绪危机(如焦虑、恐惧或抑郁情绪)中解脱出来
2
行为上
难以集中注意力完成工作任务或其他日常活动
有酗酒、药物成瘾、暴力等行为,并已伤害到自己或他人
3
关系上
经历失恋、失业、离异、丧亲、罹患重大疾病等生活变故
遭遇职场发展瓶颈
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等出现问题
4
个人成长
想减少压力对身心健康的损害
想建立自信和抗挫力以便更好应对挑战
想在工作和家庭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想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知识来源:
对心理治疗的十个常见误解
“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去做心理咨询” | 关于咨询的8种误解
供稿:临床心理中心
图文来自网络
-
上一篇: 【心理防疫】--儿童心理调适荣耀闯关秘籍
下一篇:什么情况下会用到法医精神病鉴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