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医学科
北京协和医院(三级甲等)
推荐值:703 -
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一号
导航
-
科室简介
北京协和医院于1972年建立超声诊断专业组,1986年正式成立超声医学科,是中国最早建立的超声医学科之一。张缙熙教授任第一届科主任,历任主任包括程玉芳教授、姜玉新教授、戴晴教授、李建初教授(现任),其中姜玉新教授担任超声科主任达15年之久,为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的5位主任委员中就有两位来自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他们是张缙熙教授及姜玉新教授,其中姜玉新教授曾连任第五届及第六届主任委员并现任第九届主任委员。姜玉新教授目前为科室学术带头人,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担任中华医学会超声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超声住培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生、硕士生以及国家超声医学专业住院医师培养基地。全科共有正教授7人,副教授16人,主治医师 9人, 住院医师 12人,临床博士后3人。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0人。35岁以下年轻医师中90%具有博士学位或者为在职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科室设施及仪器设备优良,拥有目前几乎所有世界顶级超声诊断设备及介入治疗设备。科室医疗实力雄厚,目前超声诊断及介入治疗位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年检查量逾五十余万人次,穿刺介入量约7000例,承担高干保健、外宾医疗等重点医疗任务。检查包括腹部、小器官、血管、妇产科、介入等内容,其中大量为疑难病例的会诊。作为平台科室,本科与其他科室联系紧密,积极推动北京协和医院的多学科合作,取得许多成果,其中包括2次中华科技奖及1次教育部优秀科学技术进步奖和2次华夏医学科技奖。
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多次主办、协办重大国内外会议,与国内外多家医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科发展,为超声新技术在中国的普及、超声医生技术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卓越贡献。2004年初,与国际乳腺超声学校合作举办了国际乳腺超声研讨会;2004年底,在北京协和医院成功举办了世界医学超声与生物学大会教育培训会;2010年,在北京举办国际妇产科超声学会培训会仪。不仅如此,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一贯重视继续教育,是中国最早的超声培训基地之一。1995年,北京协和医院与美国费城托马斯-杰费逊医院合作在我院建立了北京协和-美国杰费逊超声教育培训中心。2002年,超声医学科成立了北京协和-美国菲利浦高分辨力数字超声成像中心。2003年,超声医学科成立超声造影剂及超声造影临床培训基地。2007年,科内开通超声教育网站Sonoworld中国站,为中国超声医生提供了有力的学术辅导及支持。2014 年,启动了高级研修班培养项目,每年与进修生一同入院。2017年成立协和-GE ABUS标准化远程读图中心。与麻省总医院、斯坦福大学等建立长期合作交流关系。连续3年支援西藏超声医学建设,已成功举办四届协和-西藏超声论坛。
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多次率先在国内及国际开展诊断和治疗项目,包括将第一代和第二代超声造影剂引入中国、开展宫腔超声造影、采用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成像技术、体外聚焦超声治疗实体肿瘤、肝脏肿瘤及盆腔肿瘤射频消融工作等。目前超声诊断及介入治疗位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近年陆续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等新技术诊断乳腺疑难病例,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此外,还将最新的实时三维超声技术引入产科领域。秉承着 “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在几代人的努力之下,已发展为包括小器官组、血管组、产科组、介入组等在内10个亚专业组的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重点专科。
近几年,在姜玉新教授主持下,根据临床实践需要开展了多项研究工作,作为平台科室参与承担了卫生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博士点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课题涵盖甲状腺、乳腺、产科、肾动脉等多个领域,在国内、外核心杂志发表论文百余篇,数十篇论文为SCI收录。开设远程会诊教学中心、虚拟教学中心,每周开设初级课程、高级课程、住院医师读片会、误漏诊病例分析或疑难病例分析等教学活动。主编《医学超声影像学》、《超声疑难病例解析》、《超声医学高级教程》等20余部著作。作为国家毕业后医学教育培训基地,承担国家级科学基金30余项,近5年培育基地住院医师43名,进修医师247名,为国内输送大量超声医学人才。北京协和医院超声科是北京市超声远程会诊中心单位,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超声医学专业骨干师资培训基地。
随着科室的壮大以及学科的不断发展,多个亚专业组已经在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茁壮成长。
我科是北京市产前诊断中心,产科组姜玉新教授、戴晴教授、孟华教授及徐钟慧主任医师均为国内知名专家,在我国产前超声领域享有盛誉。在姜玉新教授带领和指导下,产科组近年来承担了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课题研究,与国内多家产前诊断中心联合,为推动我国产前超声诊断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国内整体产前诊断水平做出了大量工作,产前诊断水平居国内前列。
血管组李建初教授为国内知名专家,担任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浅表器官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超声专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超声住院医师规培委员会总干事等。在李建初教授带领和指导下,血管组承担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共发表专业论文70 余篇,其中10 余篇论文发表于国外SCI 期刊。主编专著4 部,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尤其是在肾动脉狭窄方面的一系列科研成果现已转化为一整套成熟、完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规范,并制定了肾动脉狭窄分级的诊断标准。
乳腺组在姜玉新教授和朱庆莉教授的带领下,自1996年开始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从基础到临床,从早期诊断到临床治疗、预后评估,率先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在临床的应用研究,历时10余年,取得了显著成果。临床研究方面:确定了适合国情的乳腺癌超声诊断策略,制定了多项超声新技术检查流程及诊断标准。确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乳腺癌早期综合诊断策略及随访评估方法。‚基础研究方面:研究了乳腺癌肿瘤新生血管功能成像及其调控机制。在全国及北京市开展了卓有成效的、高水平的乳腺癌超声早期诊断推广工作。截至2017年共发表论著119篇,其中25篇被SCI收录。编写《中华医学会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超声科诊疗常规》,制定《乳腺超声造影检查指南》、《血管和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指南》对超声专业发展的规范化和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培养研究生、进修生和举办全国性会议和继续教育项目,培训人员近万人,为整体提高超声医师、特别是基层超声医师的乳腺癌超声筛查与早期诊断水平做出了贡献。超声诊断科根据临床需要, 不断开展最新的超声诊疗项目。近年开展的新技术包括:乳腺肿瘤的超声造影、弹性成像、超声光散射成像、自动乳腺容积成像等,显著提高了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准确性。
妇科组的程玉芳教授、戴晴教授、蔡胜教授和齐振红主任医师在在妇科超声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戴晴教授是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副秘书长,在妇产科超声诊断,以及超声新技术包括超声造影、三维超声等的临床应用方面均有较高的造诣,并多次参加国内外超声大会、做大会发言。本组医生在妇科临床超声检查工作中积累了较丰富经验。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将经静脉超声造影技术应用于妇科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和滋养细胞疾病的鉴别诊断、盆底疾病的三维超声检查评估以及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超声诊断和分型的研究等。近年来,谭莉副教授开展了盆底超声,用于评价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现及评估肛提肌及肛门括约肌损伤等。
介入组在姜玉新教授、蔡胜教授、吕珂教授的带领下诊治水平位居国内领先,穿刺介入量约7000例/年。日常工作包括:对腹、盆腔实性及囊实性占位,浅表器官实性及囊实性肿物,胸、腹膜实性病变等进行超声引导下活检穿刺;对实质脏器弥漫性病变进行活检,如肾活检对慢性肾病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和分型;肝穿刺活检对多种弥漫性肝脏病变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对胸、腹、盆腔积液、积脓,尤其是包裹性积液或少量积液,及腹盆腔各种囊性包块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结合穿刺液体的各种实验室检查,不仅能明确病变性质,而且能对积液进行抽吸、置管引流或注入硬化剂,以达到治疗目的。 除上述常规穿刺项目外,还率先在国内开展多项治疗项目,包括体外聚焦超声治疗实体肿瘤、肝脏肿瘤及盆腔肿瘤射频消融工作等。甲状腺穿刺活检技术每年穿刺量约500例,准确率达91%,提高了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诊断水平达国际先进水平。此外,我院开展了全国最早的超声引导下绒毛膜活检及经皮胎儿静脉穿刺工作,该项工作曾获得2005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现已列入临床常规。随着促排卵药物和辅助生育技术普及,多胎妊娠的发生率增加。我科与麻醉科合作可进行超声引导下无痛减胎术。该方法使手术时间缩短,并发症少,成功率更高。该项工作曾获得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三等奖。
腹部组是一支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又具备强大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像队伍,腹部超声可提供常规的腹部实质性脏器及组织的检查,发现一些弥漫性或局灶性的病变,同时也为一些系统性病变的诊断提供相应的依据;本专业组近年在国内还率先成功开展了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三维超声等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完成了多个部级科研课题,发表论文和专著数部,特别是超声造影的腹部应用不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成像方法,诊断准确率与增强CT等相当,也因其无放射性、无肾毒性和较高的安全性得到了临床医生和广大患者的信任与欢迎。最近开展的检查项目包括胰腺胆囊肾脏肿瘤超声造影,炎性肠病的超声诊断,直肠肿物的腔内超声诊断,脂肪肝的超声弹性成像检测及定量评估,胰腺肿物的超声弹性成像及定量评估等。
甲状腺组的夏宇主任医师和张波主任医师是全国知名专家,对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有独到的见解。近年开展的新技术和研究包括:甲状腺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甲状腺三维成像、甲状腺分子超声成像等。
男科组是一支较新的队伍,但其诊断和研究水平位居国家前列。我们开展了国内最为规范的血管活性药物注射后阴茎多普勒超声检查鉴别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我们对梗阻性和非梗阻性无精症的诊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目前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学科发展迅速、梯队稳健,正在为超声事业在中国的发展不断做出贡献。
-
科室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