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老年人 守护老年人尊严

病人教育 2阅读
“尊严”来自于社会个体的自尊,只有尊重自己、注重自律,然后才能有尊严,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自律”是指行为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是以事业心、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人生理想和价值观作为基础。在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同等重要的今天,在人的尊严和眼前利益之间,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要自尊,自爱,自重,如此,方能维护好自己的尊严。
 
一、造成老年人降低自律标准甚至不顾尊严的原因分析
 
1.消极情绪的影响。由于生理上的老化,社会角色的改变,社会交往的减少以及心理功能上的变化等主客观原因,老年人比较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而且他们的消极情绪比一般人更强烈、更持久。
 
2.自卑心理的影响。在社会交往中,有的老年人发现自己不论在体力还是在思维方面,都远远落在年轻人的后面,自卑之感油然而生,自卑感势必会限制他们的交往范围,特别是阻止了与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的交往,甚至产生敌视情绪。
 
3.自私心理的影响。有这种心理的老年人在与人相处中,总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这种自私心理不但会严重妨碍人际交往,而且还会对老年人的价值取向产生巨大影响。现实生活中,不少老年人并不缺钱,但是在购物时斤斤计较,或为了占些小便宜小偷小摸;还有的老年人认为被尊重是理所当然,受到了别人尊重连最起码的感谢也没有,这都是自私心理被放大的表现,社会上经常有不法之徒,就是利用老年人的这种心理行骗,被骗了巨款的老人碍于面子还不愿说不出来,甘吃哑巴亏。
 
4.教育程度的影响。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约为1.8亿,其中有0.399亿是文盲,占总数的22.2%。平均受教育程度低导致老年人对新事物接受和理解能力弱,再加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新思维、新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一日千里,部分老年人在新生事物的冲击下表现出心理恐慌。
 
5.失衡心理的影响。当前60、7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共和国建立和发展的见证人,他们的前半生经历了战争、饥荒、等动荡,后半生在改革开放中又经历了企业兼并、关停并转。下岗分流等洪流,在有些人心里,对社会存在严重的怀疑和不信任,个别人心理严重失衡就会在行为上以过激的言行对社会和他人进行报复和寻求补偿。
 
6.经济状况的影响。由于早期社会福利制度不完善没有社会保险,很多老年人到今天都没有养老费和医疗保险费,若是子女也不富裕,这部分老年人的日子就变得无保障而失去生活来源,时常需要子女或亲友的接济,经济上不独立让这些老年人感到老而无用,自认为累赘,形成强烈自卑感,有突发事件发生时就会表现出助面所说的理赖好人行为。
 
7.孤独寂寞的影响。“孤独”是当代老年人的普遍问题。《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
(2013)》指出,国内空巢老年人口规模继续上升,2012年为0.99亿人,2013年突破1亿人大关。另外,由于计划生育一代陆续开始进入老年期,无子女老年人越来越多,2012年,中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每年以约7.6万个的数量持续增加。再加上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子女平日关心照顾老人的时间越来越少,部分老年人不善于沟通交流,如果老人的性格内向,他的活动圈子势必越来越小,与外界接触越来越少,孤独感逐步上升为悲观情绪,外在表现为经常性的心烦意乱,易激怨,有时甚至采取不理智方式宣泄情绪。
 
8.价值观念的影响。随着社会转型,社会关注点从老人转向青少年,加之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错位,拜金主义、金钱万能思潮的泛滥,年轻人和老年人在价值观念,道德念上出现越来越大的落差,引起老年人的忧虑、焦不安,这种差异性代际关系成为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造成部分老年人敌视年轻人的重要原因。
 
二、引导老年人注重自律是维护老年人尊严的主要途径
 
“尊严”源自"自律” 只有自我约束,尊重别人。他人才会尊重自己,我们常说的"人穷志不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都体现了对人尊严的崇尚,对人精神的重视。如何引导老年人通过“自律”来维护“尊严”,研究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加大社保力度是推动老年人自律的物质基础
 
“仓廪实而知礼节” 当前个别老年人不顾尊严。做出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事情,看似个体表象,但已经暴露出社会对老年人关注不够、研究不到位,投入不足等问题。《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蓝皮书指出,2013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对这个占全国人口近六分之一群体,我们国家已经加大投入,从医疗、社保、出行、高龄津贴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2013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更是将保障老年人权益纳入法律范畴。然而,我们所做的工作和投入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各项养老措施还不够系统、落实还不到位,各地方还存在较大差异,这都需要做长期大量人格尊严。
 
(二)推行再就业是实现老年人自律的有力保障
 
老有所为是老年人维护自身尊严的最佳途径。对于刚刚进入老年人行列的60岁左右的人来说,他们仍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并且自身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如果能对社会各行各业进行改革优化,提供给这部分老年人一些工作,例如专业顾问、技术咨询、社区服务、课外辅导、环境监管等公益性工作,不仅能够增加老年人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养老问题,同时还能够利用老年人丰富的工作阅历和工作经验,为社会创造财富,实现尊严和自律完美对接。
 
(三)加强心理疏导是实现老年人自律的有效途径
 
老年人因心理误区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会导致心理障碍甚至造成精神疾病。近几年,随着社会的进步,心理健康逐渐引起重视和关注,国家和社会对老年人心理学的研究得到加强和深入,但是针对老年人心理疾病的咨询和诊治机构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老年心理学理论知识还不够普及。从心理角度上对老年人进行定期的疏导,解决老年人心理症结,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高层次需要,也是形势的要求、社会的呼唤。
 
(四)加强自我调整是实现老年人自律的关键要素
 
自律、自尊强调的都是个体本身,自我调整是促进老年人自律,维护自身尊严的关键所在。老年人应根据自身情况,正确认识自身心理状况和存在问题,采取合理宣泄。情趣转移、适当让步、自觉遗忘等方式进行自我调整,及时化解不良情绪、维护心理平衡、保证身心健康。同时,老年人也要正确认识自身价值,主动投入到有益社会、有益家庭、有益健康的社会实践中,为身边人做好事,发挥余热,贡献余光,在弘扬正能量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提升幸福指数,实现个人尊严的最大化。
 
(五)倡导亲情关怀是促进老年人自律的重要环节
 
家庭是老年人感情和精神的重要支柱,生活的主要场所,它给予老年人的照顾,是其他任何机构所无法代替的。
 
1.加强舆论宣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以德治家”,强化赡养老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的意识,使全社会确立家庭敬老、养老的思想,形成家庭养老的良好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亲情关怀活动,使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同时,对那些遗弃甚至摧残老人的子女,应通过传媒予以揭露,使其受到舆论的谴责,对触犯刑律的,要依法予以追究。
 
2.积极创造条件,为居家养老提供政策援助。对赡养老人的子女,每年可增加一定的休假;对爱老敬老的家庭予以表彰和奖励。同时,在房屋建筑设计上可考虑提供适合“两代居”的住房,或两代相邻而居的住房,便于两代人生活和照顾老人;对与老人同住的家庭买房可考虑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支持,使广大老年人在享受家庭亲情关怀,社区养老服务的社会环境中安度晚年。

资料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