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制剂知多少
益生菌制剂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是一类用来治疗消化不良、腹泻的常用药,一些食品也会添加益生菌,并且在包装上突出显示,表明其有益健康。那么,益生菌究竟有什么益处?许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几乎所有的常见病、慢性病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那么益生菌的好处就不难回答了。但是要问市面上这么多不同益生菌制剂该如何选择,或者说都有啥区别?许多人却说不清楚。这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当前市面上益生菌制剂确实非常多,除非专门研究,否则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品类进行对比;另一方面,则可能存在着认知误区,认为益生菌都长一样,其实这是不了解益生菌的显著特点:菌株特异性。
益生菌是我们对自然界一些微生物的笼统称呼,但这些微生物其实各家差别很大,不同的“种、属”一级,甚至是同种属下不同“株”都不能划为一家。具体在我们关注的疾病治疗或有益健康方面,也遵循这样的“特异性”原则。举一个收录于世界胃肠病学会2017益生菌指南的例子: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所需要的长双歧杆菌,尽管都叫做长双歧杆菌(即同一种属),菌株“Longum 35624”需要的菌量(菌落数)是“1×109”,而菌株“VSL#3”则需要“3~4.5×1011”才能与前者相当,从数量级看相差100倍。这个例子简单理解起来可以打个比方,假设“1×109”是1片药的量,那么想要达到相同功效前者(Longum 35624)仅需1片,后者(VSL#3)则需要100片。
国际上不同指南对“菌株特异性”问题的认知立场存在一些差异。对比美国胃肠病学会指南(2020版)和世界胃肠病学会指南(2017版),前者就尤其注重“菌株特异性”问题,仅推荐益生菌用于艰难梭菌感染和溃疡性结肠炎,尽管我们已经知道益生菌、肠道菌群可能和很多慢性病有关系,但指南以不能将这些证据合并(即不同菌株产生的功效不能简单合并)为由进行了排除(即不推荐)。世界胃肠病学会指南则不同,虽然也提到了“菌株特异性”,但又表示许多我们现在使用的益生菌都来源于食物,安全性高,所以似乎又可以以益生菌之名进行笼统得推荐,因此相比前一个指南,后者推荐的可用益生菌治疗的疾病多出不少。遗憾的是,我们国内指南目前比较忽略“菌株特异性”问题,推荐的治疗范围非常宽泛,益生菌变成了万金油,这可能也是造成人们对益生菌认知误区或者滥用的一个根源。
当然对于普通老百姓,不用太关注学术争议,也没必要特别研究“菌株特异性”问题,但是了解这个概念可以带来一些有用的启示,比如同样的益生菌制剂甚至药名完全相同,如果来源不同的菌株(标签通常只显示种属,不会标示菌株),就可能存在疗效的差异,再加上我们每个人健康状况、用法用量的不同,益生菌疗效的个体差异可能就更大。所以,在合理选用益生菌时,最好还是咨询专业人士,采取一种更加审慎的态度。(供稿 药学部 杨杰)
参考文献
1. World Gastroenterology Organisation Global Guidelines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2017
2. Appanna, V.D. (2018). Dysbiosis,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In Diseases and Health.
3. Suez J, et al. Nat Med. 2019 May;25(5):716-729.
-
上一篇: 高血压 | 清晨,高血压患者的魔鬼时间
下一篇:乳果糖会影响血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