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秋季养生,预防感冒2022-10-15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秋天,万物趋于成熟,天高风急,地气清肃,大地收容平定。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天养生应重在“收、养”,使神志安宁,收敛神气,使肺气清降。
秋分后,天气逐渐由酷热转为寒凉,白天虽仍有“秋老虎”的炎热,但早晚皆可感受到凉意,在气候湿热的岭南地区亦如此。
入秋后,早晚温差较大,且气候干燥易伤肺脏,以发热、乏力、流涕、烦躁等为主要表现的秋季感冒开始肆虐。故宜调养身心预防感冒。
一、起居调养
秋季昼夜温差逐渐变大,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避风寒,保证头、颈、腰背、下肢的保暖。《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顺应四季规律,以达天人合一,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作息。
二、精神调养
秋天万物凋零,肺与秋气相应,同时五志归属五脏,肺在志为忧(悲),因此秋天易生悲伤之情。过度悲忧易伤肺脏,我们要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心态,积极向上,使志安宁,收敛神气,避免产生忧郁、烦躁等情绪,健康度秋。
三、饮食调养
(一)饮食有度
秋燥伤肺,应尽量减少进食油腻、煎炸、烧烤、辛辣食物。多喝水,多吃白色食物如白鸭肉、莲藕、山药、薏米、莲子、银耳等,多食用滋阴润肺的食物,如蜂蜜、枇杷、梨等。
(二)适度饮水
水是人体最基本所需,也是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秋季天气干燥,易使人产生燥气。而秋燥最爱攻击肺,所以当燥气上升时,咳嗽、哮喘、腹泻、皮肤干燥等疾病首当其冲。 秋季应多喝开水、淡茶等,以养阴润燥,弥补身体损失的津液。
(三)吃蜜少姜
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不仅有利于咳嗽肺部疾病的康复,而且还可以防止“秋燥”对于人体的伤害,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姜是好东西,过去有句老话“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姜为温燥之品,多食易伤津液,秋季少吃。
四、运动调养
秋高气爽,保持每日适当活动,如登山、散步、打太极、练习八段锦等,有助于疏解秋季郁闷情绪,提高肺脏生理功能,增强免疫力。
五、叩齿吞津,强肾滋阴
“叩齿吞津保健法”是传统中医重要的养生术之一。古人认为“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强则齿健;反之叩齿能强肾壮骨。古人认为津液为肾中精气所化,咽之能滋阴补虚降火。具体步骤如下:
(一)叩齿:心静神凝,摒弃杂念,全身放松,口唇微闭,心神合一,闭目,然后使上下牙齿有节奏的互相叩击,一般以36次为佳。力度可根据牙齿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
(二)搅舌:叩击结束,用舌在腔内贴着上下牙床、牙龈、牙面搅动,用力要柔和自然,共搅动36次,可按摩齿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牙龈部的营养血供。
(三)漱津:自觉有津液(唾液)产生时,不要咽下继续搅动,等唾液渐渐增多后,口含唾液用两腮作漱口动作36次。
(四)吞津:漱津后,将津液分三次缓缓咽下,注意在吞咽时,意守丹田,好像把津液送到丹田一样。每日可练三次,能起到强肾健脾,滋阴补虚的作用。
六、穴位保健
肺与秋气相通应,同时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秋分穴位养生仍以“补养肺气”为原则;秋季易致咳嗽、口干、便秘,推荐养生穴位:肺俞穴和大肠俞穴。
(一)肺俞穴
肺俞穴是肺脏之气输注背部之处,与肺脏内外相应,是治疗肺脏疾病的重要腧穴,按摩肺俞穴有解表宣肺,清热理气,调肺和营,补劳清热等作用,秋季易伤肺致咳嗽,常揉按肺俞穴,可宣肺止咳。
定位: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操作:每晚临睡前端坐椅子上,两膝自然分开,双手放在大腿上,头正目闭,全身放松。吸气于胸中,两手握成空心拳,轻敲背部肺俞穴数十下,同时用手掌在背部两侧由下至上轻拍,持续约10分钟。
(二)大肠俞穴
大肠俞为手阳明大肠经经气汇聚之处。大肠为“传导之官”,能调节水液代谢。按压该穴位能缓解肠道不适等症状。秋季易致大肠干燥而便秘,常揉按大肠俞穴,可通大便。
定位:在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操作方法:双手上下擦揉两侧大肠俞穴,每次3-5分钟,以局部自觉温热感为宜。
部分资料来源:广东中医药微信公众号
-
上一篇: 暖心服务① | 取药实现“一站式”2022-10-15
下一篇:更年期,不可怕——让更年期更安心、健康2022-10-15